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Mù Tóu Huí

别名

墓头灰(《山西中药志》),箭头风(《广西中药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墓头回,始载于《本草纲目》。为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叶败酱(山败酱)P. scabra Bunge.的根。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广西及东北等地。


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

采制

秋季采挖,去净茎苗及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

治温疟,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墓头回为收敛止血的药物,且有泄热的作用,适用于妇女崩漏、带下属于血虚有热的病症。治崩漏,可配合当归生地赤芍等同用;治白带,常配合金樱子苦参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①《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②《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③《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④《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按语备注

1.近年来,墓头回以能治妇女癌而闻名于中草药界,实际上早在《本草纲目》第二十一卷已有类似记载,“(墓头回)治崩中,赤白带下。用一把,酒水各半盏,童尿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愈,其效如神。一僧用此治蔡大尹内人,有效。”


2.江苏所用的墓头回为菊科植物苦荬采的干燥全草。茎细圆柱形,外表青黄色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髓部类白色。叶皱缩,绿黄色至枯黄色。顶生黄色头状花序。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