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暑毒头皮疖肿:多发于暑日,疖形椭圆或如鸡卵,或如梅李,相连3〜5枚,或蜿蜒色白濡肿,按之波动,溃破脓出,其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其轻者随见脓头,自溃流脓而愈。重者可时破时溃,缠绵难愈。舌红,苔稍黄腻,脉数。
湿热头皮疖肿:疖生于头皮,初起肿突,而无根脚,有轻微疼痛,数日后见软,脓成起皮,破后脓出而愈。亦有同时发生几个果核大小的红色疖肿,稍痛,头白,不日即消退,舌红,脉弦有力或滑数。
鉴别分析
暑毒头皮疖肿,系暑日感受暑热,搏结于肌肤而成,即所谓暑疖。如余毒未清,护理不当,疮口过小,脓流出不畅,则暑毒不得外泄,酿成重症,缠绵难愈;而湿热头皮疖肿,多由素体湿热偏盛,阳气偏亢,或过食肥甘,湿热之邪搏结于肌肤之间,时轻时重,因而头皮肿痛时愈时发。其临床表现不同,暑毒头皮疖肿多见于小儿,轻者如一般热疖,重者则可多数疖肿连在一起,头皮窜空;而湿热头皮疖肿,多为热疖散发于头皮或头面部,此起彼伏,亦有少数疖肿连在一起成为蝼蛄疖者。治则:湿热疖,肿脓液已经形成,则须引流通畅,用太乙膏掺九一丹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暑毒头皮疖肿可内服清热利湿药,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重者外用千捶膏贴敷。“蝼蛄疖”外贴千捶膏亦有较好的疗效。
文献与评述
《中医临证备要•头面证状•热疖》:“多发于头面,并以夏季及小儿患此为多。主要由于感受暑热,不能外泄,阻于肌肤之间而成,故也叫暑疖。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日肿痛,但无根脚,范围有限,随见脓头,自溃流脓即愈。”
论“痈疔百效丸”
痈疔百效丸,原名疔疮丸,或名巴豆二黄丸。余常用之,百发百中。推而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余以其治疗之效既彰,而治痈之效,由余经验而得,乃改以今名——痈疔百效丸。疔疮丸原为清代医家卢成琰氏方,陈...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49

0
凤翅医话——病患消渴头生疮
糖尿病是大家都知道或熟悉的西医病名,大部分属于中医所说的消渴病。患糖尿病久了可以有很多并发症,其中长疖子生疮就是其中之一,据说是因为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生...

凤翅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39

0
效方选用:斩毒剑
处方:双花15g,野菊花1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乌蛇10g。主治:丹毒、疔疮、疖肿、带状疱疹等具有红肿热痛之皮外科疾患。加味:身热心烦加生石膏、淡竹叶等。用法:水煎服。初见此方,是被其方...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1031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