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经行便血,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出现大便下血,经后即愈,呈周期性发作的症状。其它与月经周期无关的大便下血,如内科、肛肠疾病的大便下血不属本症讨论的范。

 

《竹林女科证治》有“差经”一症,指月经来潮时血从大小便俱出的病症;《竹林女科秘方考》又有 “错经”之名,指经行吐衄和经行大小便下血的病症;《秘传内府经验女科》称之谓“踵经”;《养儿宝》称“蹉经”;《妇科指归》称“蹉理症”;《女科备考》称“蹉缠”。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胃肠积热经行便血:经前或经期大便下血,色深红或鲜红,或面赤唇干,咽燥口苦口臭,经来量少,色紫红,质粘稠,甚或经闭不行,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脾不统血经行便血:经期大便下血,血色暗淡,肢倦神疲,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心悸少寐,或食少便溏,四肢欠温,经行提前而量多,经色暗淡,舌淡或有齿痕,脉细缓无力。


鉴别分析


胃肠积热经行便血:属实热证。多因嗜食辛辣炙燥血动火之物,热郁阳明,损伤肠络,冲为血海,隶于阳明,月经将潮之际,胞中气血俱盛,遂引动肠中伏热,迫血下行,引起便血便血多发生在经前一二日;血为热灼,故便血与经血皆呈紫红或鲜红,质粘稠;血失于后阴,则经行量少,甚则经闭;阳明郁热内盛,故有面赤口燥,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之兼证。治当清热凉血,调经止血,方用约营煎。


脾不统血经行便血:属虚寒证。多因久患便血,中气受损;或因饮食劳倦,或七情内伤损伤中气引起。气为血帅,气虚则无力统摄血行,再值月经来潮,气随血泄,胃肠之气益虚,阴血失守,因而便血。故本证多发生在经后,且血色暗淡而量多,兼见肢倦神疲,少气懒言,食少便溏等脾虚气弱之症。治当补气摄血,选用归脾汤黄土汤加减。

文献与评述

傅青主女科•调经》:“妇人有行经之前一日大便先出血者,人以为血崩之症,谁知是经流于大肠乎!夫大肠与行经之路,各有分别,何以能入乎其中?不知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肾,心肾不交,两无所归,而心肾二经之气,不来照摄,听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肠而走大肠也。……必大补其心与肾,使心肾之气交,而胞胎之气自不散,则大肠之血自不妄行,而经自顺矣。”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