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我的故事2(全息理论)

四君人参

浏览:813

时间:2020-08-20

故事要追溯到很久以前了。当时头针手针比较盛行,所以我开始研究全息对称理论。


研究全息理论是很有趣的事情,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局部是整体的缩影,在医学上的运用就是可以从局部了解整体同时刺激局部达到整体的治疗效果。很有些佛教所云“须弥芥子”的意蕴。


一般来说一些全息的基本原则“前治后,下治上,左治右”在临床上大家也是常用的,但是我是个好奇的人,我喜欢把理论活泼了用。当我把全息论展开的时候我发现一切都活跃了起来。简要点的解释一下吧:我发现人体存在着以肚脐为中心的对应关系,同时体表的卫气以螺旋形式运行,刺激一点可以在远处形成最大加速气流。并且人体在十二正经,八奇经之外经与经之间有新的支路沟通(这点现有资料难以支持,可是针感往往直线传导,而传导路径已经超出正常运行途径,同时达到治疗效果,所以我认为经脉与经脉之间有更简捷的沟通路线,如此人体成为联系紧密的统一整体,这些与本文无关,不详细提)。简单的对称有正反之分,如正对:手对足,前臂对小腿,膝对肘,上臂对大腿,髋对肩。反对:肩对足,上臂对小腿类推。当然若扩大可以是上臂对胸背,肘对脐腰,前臂对下腹腰骶,手对阴部。你也可以缩小在一只手上画出全体。总之这个理论是新奇而实效的,同时活泼生动,理论上可以在人体任意部位取穴治疗任何疾病(当然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内部疾患很难简单定位定经,比如糖尿病等)。


但是理论模型出来了,真正让我意识到实际效果却来自偶然。当时有个患者因跟痛就诊,我认为是肾虚湿热下注,针昆仑太溪足三里几天也不见效。于是我想认证有误,如何纠正呢?当时灵光一闪:何不用我发展的全息论呢?然而如何选择对应方法也是难题,选穴应少而精这个原则不能丢。


记诵歌诀:阳跷起于跟中经髋上肩,至目内眦,上行入风池,经风府入脑。中途与足太阳,足少阳,手足阳明,手太阳脉相交。而根据我的反对原则,跟对肩(距离远效果佳),而阳跷与手阳明交于巨骨,而根据传统理论湿热往往与阳明有关,内经有云:胃喜湿恶燥。胃与大肠俱为阳明经。巨骨一穴只要手法对路,不但照顾了全息原则,而已能同时疏通3经,何乐不为?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行尝试,而患者当然不知道我当时不过是在进行实验而已。


我一边针患侧巨骨,一边嘱咐患者用力用足跟压地(起经气接引的作用),效果出人意料的惊讶,患者本来足跟不敢落地的,可是蹬了几下后他告诉我一点不疼了,神了!我很激动,因为我在做一个创新,而这个创新是许多人许多年想不到也不敢想的,在座如有内行当然知道用手阳明脉的穴位去治疗跟痛简直痴人说梦,风马牛不相及!可是我成功了!就这么简单!以后遇到跟痛病人,我就用这个方法,严重的加天柱穴(头足对应),很多病人只需2-3次就治愈,70%的能作到当场缓解,只需要几分钟。而在以前我的老师有时候需要连续治疗一个多月,我那时一直觉得那是在浪费生命。大家不必以为我在说书,可以这么说这个窍门据我所知在全国我是独创。我曾说过获奖证书(我家最多的就是这个,国内的,国际的,真的,假的,实的,虚的专门做了柜子都还摆不下)不是我的追求,赢得信任才是所求!

关联词条:

  • # 足跟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浪漫”,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