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指迷茯苓丸临床应用

求道

浏览:18

时间:2025-07-14

出处 指迷茯苓丸,出自明·《证治准绳》。本方又名“茯苓丸”。

组成 半夏二两(60克)、茯苓一两(30克)、枳壳半两(15克)、风化朴硝三钱(9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姜汁糊丸,每次服6克。也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 主治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或咳嗽痰多,胸脘满闷,或产后发喘,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偏瘫肩痛症等病症。

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比较加味指迷茯苓汤联合肠内营养与肠内营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治疗组9例予加味指迷茯苓汤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7例单纯肠内营养治疗,疗程5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呕吐腹痛、体重以及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角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可有效控制患者呕吐腹痛等症状,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增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角度,使患者尽早增加自主饮食,利用人体自身的消化系统来正常摄取营养,产生良好的中长期疗效。(《广东医学》2010年第16期)

2.偏瘫肩痛症: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加味指迷茯苓汤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症30例,对照组27例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予服复方氯唑沙腙片,疗程10日。以疼痛消失或疼痛减轻(++)为优。结果:治疗组30例,优24例(80%),良6例(20%);对照组27例,优15例(55.56%),良6例(22.22%),差6例(22.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2007年第6期)

方解 指迷茯苓丸主要用于治疗脾失运化,痰停中脘之证。方用半夏等燥湿化痰,合以枳壳、风化朴硝理气软坚润下为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痰停中脘引起的脘闷臂痛或四肢浮肿、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若正气已伤,当慎用本方,且需加用健脾益气之品,使痰去而正不伤。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肩周炎、椎动脉型颈椎病、顽固性癌痛、失眠癔病、肺部耐药菌感染、肺部包块、麻木证、十二指肠壅积症、颈椎病、重舌、流注、白游风、风痒、痹证、梅核气、室性早搏、梅尼埃病、前列腺增生、多发性疖肿、银屑病等证属痰浊中阻的病症。

方歌 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 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摘录 明·《证治准绳》

关联词条:

  • # 指迷茯苓丸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