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杨廷芳:拜师取经

求道

浏览:90

时间:2025-04-13

一、从师入门成铁杆 热爱中医破难关

我于70年代初调入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外科,有幸在李雨农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李主任既是我的校友,又是我的老师。在大学时我虽然仅学习了一些肤浅的中医知识,但对中医还是很有兴趣,到中医院通过进一步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医中药在病人治疗中收到良好效果,使我逐渐成为一个热爱中医的“铁杆中医”。

二、动中察静辨证型 中西合治急腹症

李雨农老师不仅精通西医,还在传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面作出显著成绩。李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进行了动态观察。中医认为疾病是恒动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的,但疾病在动态过程中又有相对静止的“点”或阶段,有一定规律可循,正因为有相对静止,疾病才能被我们认识。如“阑尾炎”从发病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高热等症状。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为气滞型;如果病情未得到控制,阑尾可化脓,病人出现腹痛加剧,体温升高,血象升高等,这时中医辨证为蕴热型,阑尾炎再进一步发展成脓式破溃,中医辨证为毒热型。“阑尾炎”这个病理过程,是由不断变化发展与相对稳定阶段组成。“阑尾炎”通过不断变化而形成不同的传变转化趋势。不仅反应阑尾炎的传变规律是恒动的,而“阑尾炎”证型也是恒动的,而且证型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即气滞型→蕴热型→毒热型→反复气滞型。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施治,可理气,清热解毒,凉血,或凉血化瘀,通里攻下等。因此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动态的观点,观察人体病理生理现象,动态观察病情,分阶段论治,治疗措施亦处于变化之中,因病立法,因法组方,这就是李老在临床治疗中坚持的原则之一。在70年代初李老率先在重庆市举办二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学习班,90%以上急腹症患者未经手术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三、革新枯痔为注射 安全无毒疗效奇

李雨农老师不仅在外科领域作出显著贡献,更重要的是一位全国肛肠界泰斗。从1951年开始用枯痔散治疗900多例病人,并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报导。当时李老考虑到枯痔散含有砒霜,涂在痔核上,使痔核发生由外向内的渐进性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本疗法的缺点是每天涂两次,且痔核脱落于肛门外,病人不方便,砒霜又是剧毒药,对人体有损害,病人不易接受。李老根据《本草纲目》关于硇砂“有破结血止痛,去恶肉生好肌,下恶疮息肉之功”,“有蚀恶肉、生肌长肉、止血、治白癜瘢疵痹瘘瘿疣子”等作用。以及从《本草述钩元》关于硇砂“大热有毒,但用黄丹石灰来作柜煅赤使用并无毒”等记载,配制成“新六号枯痔注射液”,将药液注射于痔核黏膜下层,痔核由内向外坏死脱落,同样达到枯痔散的治疗效果。外痔采用V形小切口,成为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痔核的新疗法,新技术,这一疗法先后于1978年、1979年分别获得重庆市、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以及四川省、重庆市科技进步推广应用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在全国、省、市分别举办20多期肛肠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医务人员,将新技术推广到全国27个省市。

李雨农老师用毕生精力投入中医事业,调动肛肠界精英,克服困难,撰写了《中华肛肠病学》,该书于1990年由重庆市科技出版社向全国发行,成为当时全国肛肠界医生们随时参考的专著。这部专著获得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关联词条:

  • # 杨廷芳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