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吴仪洛与冬虫夏草(宋乐明)

求道

浏览:52

时间:2024-03-23

吴仪洛是海盐澉浦人,清代名医,所著《本草从新》是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中药书,被中医界认为第一次把冬虫夏草太子参等药载入中药书。


吴仪洛,字遵程,生活于清代(1704—1766),家里藏书很多,他在《本草从新》中自述:“先世藏书甚富,且多海内稀见医书。”他“幼习举业”,在雍正二年(1724)考取了秀才,但他更喜欢“旁览医籍”,后来干脆改研岐黄。岐黄就是中医学术的代称,古代著名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就是用黄帝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据此,后人给中医取了“岐黄”这个别称。为了学医,吴仪洛在年青时专门游历湖北、广东、河北、河南等地,沿途考察,广增见闻。后来又留滞浙江四明(今宁波)五载,入天一阁苦读医籍,学业举益精。天一阁是建于明代的著名私人藏书楼,主人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平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黄宗羲是登楼阅读天一阁藏书的第一个外族人,吴仪洛能进入天一阁读书实属不易,而且他在天一阁用了五年时间读书更是不易。


吴仪洛读书专心致志,记性又特别好,几乎过目不忘,学成岐黄以后,归里业医,资贫拯危,行医40年,名噪乡里。吴仪洛认为:“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再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善于把实践经验与读书心得结合起来,著书立言,一生著作甚丰,著有《一源必彻》、《四举辨证》、《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书,只可惜这些书大多已散佚,只有《本草从新》、《伤寒分经》《成方切用》等书还存世于今。吴仪洛在研究汪昂的《本草备要》后,发现汪氏“本非岐黄家,不临症而专信前人,杂采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处”。于是就专门针对此书的承误之处一一订正,并补入药草近300种,重新成书,取名《本草从新》。他第一次把冬虫夏草载入《本草从新》,无疑是一种创举。许多记载认为“冬虫夏草,始见于吴氏《本草从新》,称其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近人恒喜用之,皆治阴虚劳怯,咳嗽失血之证,皆用吴氏说也,然却未见其果有功效”。


冬虫夏草是一味中药,现在简称为虫草。作为药,对症下药才有用处,所以历史上并不名贵,到了今天却不一样,虽然功用没有改变,却早已身价百倍,被认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从地道药材来讲,虫草的产地是在西藏,作为高原险地,大部分人无缘身临其境考察。曾经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冬虫夏草:所谓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这个说法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见到真面目之前,真是无法想象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种。吴仪洛冬虫夏草归为山草类中药,说它“冬在土中,身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化为草。若不收,至冬则复化为虫”。从表述可知,吴仪洛作为名医,对虫草至少是有所了解的,但不完全正确。


在虫草出名之前,大部分人对它是缺少了解的,巧合的是我在西藏工作了三年,有机会见识虫草的真实面目。第一次见到虫草是1995年6月,在从拉萨到那曲的途中。拉萨到那曲有近350公里的路程,中途司机都要休息,当车停下来时,一群儿童围了过来,每个人手里拿着虫草叫卖,刚挖出来的虫草,看上去就是胖胖的虫子,淡黄的颜色,头部长着一根草一样的东西。第一次见识这种异物,完全是出于好奇,当时虫草并不值钱,每根一元钱,按根数卖,于是就掏钱买了几十根虫草。回到那曲放在牛粪炉的铁管上烘烤,干燥之后放在桌上看,不知道怎么食用,就当是吃炒豆,没事的时候放在嘴里嚼一根,有点烘焙之后的香味。后来有牧民经常拿出来卖虫草,说这是西藏的特产,药用价值很高,我在将信将疑中买起了虫草。但有一个问题,卖虫草的人没有秤,自己也没有秤,只能点数量按根买,价格还是每根一元钱。后来专门在拉萨买了一杆小秤,把买的虫草称一下,结果发现,通货的虫草就是每斤1500根左右,当时虫草的价格是每斤1500元。带回来的虫草送给朋友,但都不知道有什么用途,告诉他可以炖鸭子吃,结果虫草放多了,全部变成药的味道。第二年买虫草,价格涨了一倍多,第三年再买虫草,价格又翻了一倍多。只有当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时,许多人才来告诉我,虫草是一种好东西,其实我也明白,大部分人总是认为,只有贵的才是好的。


每年的6月是西藏挖虫草的季节,虫草长在海拔4100米到5000米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只有当地人才能适应,虫草刚长出来只有一点芽头,只有视力好的人才能看得到。每到这个季节,当地的小孩子都会上山挖虫草,这也是一年中牧民的一笔重要收入。所谓虫草,其实就是蝙蝠蛾的幼虫感染了麦角菌科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后形成的,这种菌丝寄生在蝙蝠蛾幼虫的体内,并以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这就像是我们当地所见的白僵蚕,农村在饲养家蚕时,经常会出现白僵病,也就是白僵菌感染家蚕,致其身体变硬而僵死,并在体表长出白毛。在青藏高原的蝙蝠蛾昆虫,将虫卵产在地下,孵化后在地下生长成像蚕宝宝一样的幼虫,感染了冬虫夏草菌后,就会身体变硬而僵死,这就是冬虫,所不同的是,在五六月份天气转暖后,菌丝体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这就是夏草。


吴仪洛作为一代名医,对虫草的药性自是了如指掌,但他并非一定了解虫草的生长环境,他在《本草从新》中说虫草“若不收,至冬则复化为虫”,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虫死后不能复生,但冬虫夏草真菌的孢子扩散后会再度感染蝙蝠蛾幼虫。当代人把虫草奉为神草、极草,也是夸大其词,作为中药,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作为食材,在炖鸭子时放入几根,可能真有极致的美味。

关联词条:

  • # 吴仪洛
  • # 冬虫夏草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虎斋》2017年第131期(总第925期,5月24日)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