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阳痿的医话
患者冯某,男,36岁,乡政府干部,2015年2月27就诊。患阳事不举3年。平素性欲萌动时,偶可兴阳,但临房阳具即倒。曾历用诸多性激素和温肾壮阳中药,获效甚微。既往有手淫史,婚后同房常感不够如意。
症为阳物不举,腰膝酸软冷痛,面色晦暗,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沉迟细涩。诊断为阳痿,证属肾阳不足,瘀血阻脉。
患者因公务繁忙,服汤药不便,要求服用中成药。嘱服用桂附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 服药15天,即觉阳事渐举,嘱暂忌房事;又服1个月,数次同房均获成功,诸症随消。随访1年,疗效巩固。
阳痿病位主要在肾,与心、肝、脾和阳明关系密切。因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而司二阴;心主血脉和神明,主司情欲和阳事活动;肝主藏血和主养宗筋,其经脉绕阴器,前阴为宗筋之所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阳明胃互为表里,阳明主润宗筋。阳痿的根本病机是宗筋弛缓,阴器不用。阳痿的病因比较复杂,外感湿浊、内伤情志、饮食失调以及房劳过度等都可成为致病原因;临床分为湿热下注、肝郁不舒、惊恐伤肾、命门火衰等证型,有虚实之分。
阳痿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确定治疗原则。如证见倦怠体困、阴囊潮湿、尿黄灼热、舌苔黄腻等症者,多为湿热型阳痿,治当清热祛湿;如证见心情抑郁烦闷、胸胁胀痛、善太息、脘闷不适、脉弦等症者,多为肝郁型阳痿;若证见心悸易惊、胆怯多疑、寐多噩梦、言迟声低、舌淡苔白、脉弦细等症者,多为惊恐伤肾型阳痿,治当益肾宁神;若证见性欲不足、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阴器冷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者,多为命门火衰型阳痿,治当温肾壮阳。
准确辨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虽然由单纯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并不多见,但是从阳衰论治、滥用壮阳药的现象比比皆是。若阳痿误用温肾壮火剂,则可导致复杂的变证或坏病;如肝气郁结误用壮阳剂,则可致肝郁化火,抑或徒伤肝肾之精;肝经湿热误用壮阳剂,犹如火上加炭,使肝木焦萎。
瘀血型阳痿临床虽不少见,然史料的记载确不多见。阴茎之兴举,有赖足够的心血充养宗筋。多种原因,如跌扑外伤、手术创伤、气滞、痰湿、湿热、寒邪、败精等,均可使瘀血痹阻宗筋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宗筋失于充养,阳具软而不举;证见阳痿伴见阴部刺痛、性情急躁、胸胁闷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症。瘀血痹阻阴部,经络不通,则阳痿伴见睾丸刺痛;瘀血阻于胸胁,则胀闷窜痛;瘀血伤肝,则性情急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均是瘀血阻络典型的征象。
【阳痿的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肝气郁结、肝经湿热、瘀血阻脉者,属实证;命门火衰、惊恐伤肾者,属虚证;青壮年多实证,老年人多虚证。其实,临床上虚实夹杂证比较多见。
2.明辨病位:因情志所伤者,病在肝;突遇不测、大惊卒恐者,病在胆心肾;湿热外袭或内蕴湿热者,病在肝脾;房室劳伤、命门火衰者,病在肾。
3.详审寒热:阳痿热证者,热邪常与湿邪夹杂侵犯肝脾,多兼见阴囊潮湿、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阳痿寒证者,多表现为命门火衰,可兼见腰膝酸冷、肢体畏寒、夜尿频作、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迟等症。
“治病必求于本”。导致阳痿病因有多种,辨治阳痿要审证求因,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体征等,从中找出致病的主要原因,为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由于肾主生殖,阳事活动多赖肾气的鼓动;所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鼓动肾气之品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吴建华,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