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ǎn Cài

别名

辣米菜(《纲目》),野油菜(《分类草药性》),塘葛菜(《岭南采药录》),干油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石豇豆(《贵阳民间药草》),鸡肉菜、田葛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上海常用中草药》),山芥菜、独根菜、山萝卜、金丝荚(《福建中草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蔊菜,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 或无瓣蔊菜Rorippa dubia(Pers.)Hara 的 干燥全草。产于华东地区及河南、陕西、甘肃、湖南、广东等省。


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

采制

夏、秋二季采收,洗净,晒干。鲜用或生用。

性味归经

性味:辛,凉。

①《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凉,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辛,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通经。治感冒,热咳,咽痛,麻疹不易透发,风湿关节炎,黄疸水肿,疔肿,经闭,跌打损伤


1.蔊菜既有祛痰止咳之功,又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治咳喘痰多,不论寒热,皆可应用。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或有发热胸痛者,可与鱼腥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如属肺寒咳喘,痰液清稀,畏寒、苔白滑者,可与苏子、白芥子、干姜等温肺化痰药同用。近年从本品提出有效成分黑菜素,具有祛痰止咳平喘及抑菌等作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2.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咽喉肿痛、发热。可与鸭跖草葎草等配伍;治痈肿疮毒,可取新鲜蔊菜洗净,捣烂敷患处,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共奏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3.本品还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虎杖、地耳草等利湿退黄药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捣绞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①《本草拾遗》:"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


②《纲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③《分类草药性》:"治刀砍斧伤,烂疮,生肌,嚼涂。"


④《岭南采药录》:"和生鱼煎汤服之,能去骨中之热。"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汤火伤。"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疔毒;内服通气血。治妇女乳病,并治咳嗽黄疸。"


⑦《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疮,疔疮,痈肿。"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肺热咳嗽咳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


⑨《福建中草药》:"疏风透表,理气和胃。"

按语备注

此外,同属植物印度蔊菜蔊菜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体较为坚挺,茎下部的叶羽裂较多。常与蔊菜同等使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