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彭年填精补髓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李某,男,54岁。
初诊∶1984年8月7日。
主诉及病史∶1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服复方新诺明后,发现面色胱白,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身倦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便溏。
诊查∶贫血貌,言语低微,舌淡红苔少,脉沉细两尺无力。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9×/L;血小板150×/L。骨髓穿刺检查,增生减低,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增生均低下,淋巴细胞占59%,未见巨核细胞,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
辨证∶邪毒内侵,累伤肾脏,肾阳衰微,精亏髓枯。
治法∶填精补髓。
处方∶熟地黄30g当归10g紫河车30g生芪60g太子参30g巴戟天15g阿胶10g红花10g淫羊藿30g生地黄15g山药30g白术15g茯神10g远志10g木香5g
二诊∶8月21日。上方服2周,症状明显减轻,血红蛋白升至75g/L;白细胞3.5×/L;血小板为280×/L。又加鹿茸粉1.5g~3g、枸杞10g。
三诊∶1985年3月初。经用上方调治半年,全身情况良好,已恢复正常工作。血色素升至105g/L;白细胞4×/L;血小板500×/L。又继续治疗2个月,血红蛋白升至100g/L;白细胞4.3×/L;血小板850×/L。
【按语】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虚劳"、"血虚"或"血证"范畴。《张氏医通》指出;"人之虚,非气即血……血之源头在乎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血即精属也,精藏于肾,故治疗血虚并非治脾胃单途。肾精也是血液生化的重要基础。根据"肾主骨髓,藏精","血为精所化"的理论,采用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选药多用血内有情之品,以填精补髓,改善造血环境,益于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并能调节免疫功能,从而促进骨髓造血以奏育阴生血之功。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