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洲论细辛
细辛辛烈窜透,有通阳气、散寒结之功。
1
细辛在仲景书中配伍有:辛温发散治风寒,温通阳气解寒结,温脏祛寒又止痢,温通经络蠲痹证,散寒通脉除厥逆,化饮行水消咳逆。
笔者在临床上也确实按仲景的用法,用在这几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配伍恰当,疗效更为显著。
细辛配人参,治少阴头痛,专长引经搜风;配牙皂,治气闭阳脱,贵在开窍回苏;配肉桂,治风寒腰痛,借以温经活络。
2
细辛用量问题,久为人们所重视,习惯称常用量最好不超过一钱(即3克),也有过于谨慎者,则用量不过五分(即1.5克)。
我认为要重视体质差异,注意地域气候,分辨是否顽疾。
如顽固头痛,证属阴虚者,沙参45克,天冬、川芎各10克,细辛15克,水煎服,疗效甚佳。
治顽固性痰饮咳喘,用小青龙汤,其中细辛可用至12~15克,甚至长服至1个月之久,亦未见有任何流弊。
细辛对中枢神经具抑制作用,因此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热、抗惊厥、抗炎作用,如脑部肿瘤头痛剧烈用量可在3~12克,又血管神经性头痛可用大剂量15克。
3
我多年来从事癫痫病的研究,发现细辛可以用于抢救癫痫持续状态,用量一般1次5克,水煎服,煎服为一般方法,其理由是解除持续痉挛状态,此可能与细辛的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关。
我治疗癫痫病一般采用定痫丸(《医学心悟》方),有时我也根据不同症状加减,如内热痰盛,加牛黄;肝热神昏,加羚羊角粉;痰湿盛,加黑白丑;连续发作不解,常加细辛,一般用5克,常能逐渐达到稳定状态,而解除连续发作之苦。
助阳解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里散寒,细辛解表之里、里之表的寒邪,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也可以称为解半表半里之寒邪水湿痰饮的良药。
版权声明:
本文选摘自《谢海洲论神经科》,朱世增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