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牙齿浮动,又称牙齿动摇。手阳明之脉入下齿,足阳明之脉入上齿,齿为骨之余,寄龈以为养,所以齿动与手足阳明之脉和肾关系密切。

 

牙齿浮动一症,有的继现于牙龈宣露之后,有的先见齿动而后出现牙龈宣露,因此古代医籍常将两者一并讨论。但也有的仅见牙齿浮动而无牙龈宣露。本条重点讨论以牙齿浮动为主症的,若先出现牙龈宣露的,则另列专条讨论。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胃火燔齿牙齿浮动牙齿浮动,伴有牙龈红肿疼痛,或牙龈宣露,口臭便秘,脉滑数,舌质红,苔黄白腻偏干。

阴虚齿燥牙齿浮动牙齿浮动,牙燥隐痛,继而牙龈宣露,伴有腰痠,头晕,耳鸣,脱发,脉细数,舌体瘦薄,舌质嫩红,苔薄或少苔。

气虚牙齿浮动牙齿浮动,伴有咀嚼无力,气短懒言,脉沉细弱,舌淡苔白。

鉴别分析

胃火燔齿牙齿浮动:多由饮酒过度或嗜食辛辣所致。齿龈为阳明络脉所系,若肠胃积热,上蒸于口,腐其齿龈,则伤失所固而动摇。《寿世保元•牙齿》说:“土热则齿摇。”其辨证要点为牙齿浮动与牙龈红肿或宣露共见,并有阳明热证可稽(如口臭便秘、喜凉饮、脉滑数、苔黄白腻等)。治疗宜清胃固齿,方选清胃散,或甘露饮。

阴虚齿燥牙齿浮动与气虚牙齿浮动:均为虚证牙齿浮动。但阴虚齿燥牙齿浮动多见于青壮年,或因房劳甚而伤肾精,或素有遗精之疾,致肾精不充,骨髓失养,则齿根动摇。而气虚牙齿动多见于老年人,或劳力过度者,气虚失于固摄,故牙齿浮动。辨证要点为;阴虚齿燥牙齿浮动,继而牙龈宣露,脉细数,舌嫩红,兼有肾阴不足症状(头晕、耳鸣、脱发等);气虚牙齿浮动,牙龈淡红,很少有牙龈宣露,伴有咀嚼无力,气短懒言,脉沉细而不数。阴虚齿燥治宜滋肾固齿,方选六味地黄丸骨碎补,或用滋阴清胃固齿丸;气虚治宜补肾固齿,方选还少丹

牙齿浮动,与口腔卫生有着密切关系。若素不漱口,食物残渣夹于齿缝,附于齿龈,日久作热,腐蚀牙根,则齿必摇。因此,保持口腔卫生也是防治牙齿浮动的必要措施。

文献与评述

《诸病源候论•齿动摇候》:“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经脉虚,风邪乘之,血气不能荣润,故令摇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