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Dì ěr Cǎo

别名

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七寸金、一条香(《福建民间草药》),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江西民间草药》),刘寄奴(《四川中药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湖南药物志》),雷公箭(《贵州植药调查》),降龙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花仔、禾霞气(《广东中草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地耳草,又名田基黄,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藤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各省。 


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采制

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甜,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1.本品性平偏凉,能清热解毒而用于外疡、内痈、乳痈、湿疹毒蛇咬伤等证。治痈肿疮毒、乳痈、湿疹毒蛇咬伤,可内服,亦常用鲜品捣敷用。治肺痈可配伍鱼腥草桔梗等。治肠痈,可与红藤鬼针草等合用。


2.利湿退黄之力亦甚佳,主治湿热黄疸,可单用大剂量煎服,或与茵陈金钱草白茅根等配伍。现临床用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效。


3.用于跌打损伤,瘀积肿痛,亦略具活血行瘀、消肿止痛之效,外敷或内服均可。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90~120g);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⑧《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胃脘痛、咳嗽、月经不调。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