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①栎珊瑚骨骼


又名:珊瑚鹅管石。呈圆管状,有的稍弯曲,一端较细而尖,状如鹅毛管,长3~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乳白色或灰白色,有突起的节状横环纹及多数纵直棱线,其间有细的横棱线交互成小方格状。质硬而脆,可折断,断面有多数中隔,自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气无,味微咸。产于广东、广西。全国大多数地区均使用。


②滴乳石


又名:钟乳鹅管石。产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在吉林、辽宁、甘肃、山东、湖南、广西、云南等地使用。


呈圆管状,有的稍弯曲,一端较细而尖,状如鹅毛管,长3~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乳白色或灰白色,有突起的节状横环纹及多数纵直棱线,其间有细的横棱线交互成小方格状。质硬而脆,可折断,断面有多数中隔,自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气无,味微咸。产于广东、广西。全国大多数地区均使用。


【化学成份】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此外,尚含少量镁、锶、钡等。

拼音

é Guǎn Shí

别名

滴乳石、钟乳鹅管石

释名

性状鉴别


呈圆柱形或圆锥形,中空如和状,长3-7cm,直径0.5-1.3cm,管壁厚1-4cm。白色、淡黄白色。表面平滑,有的较粗糙,有颗粒或纵斜纹理。半透明至不透明。质硬脆,可折断,断面白色,具玻璃光泽,中心具较大空洞,壁厚者可见浅黄色环层。无臭,味淡。


性状


本品为圆柱状管形,略扁,有的稍弯曲,一端渐尖。表面乳白色或白色,有突起的节状横环纹及细密纵棱线。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多数中隔,自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气微, 味咸 。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方解石呈结晶状,其分布呈同心圆,似环带状结构,中心部分为孔洞。方解石光性特征参见方解石条。


(1)取本品粉末约0.2g,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并产生大量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


(2)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滤旱灾,滤液加甲基约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不溶于醋酸,但可溶于盐酸。(检查钙盐)


(3)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粉末少许,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检查钙盐)红外光谱定性分析:IR λKBrmax cm-1:1420,873,708。

来源及植物形态

栎珊瑚单体或微弱的群体。个体呈长柱状,个体内部的隔壁有三列以上,轴部微呈海绵状构造。生活于暖海浅水中。

采制

1.鹅管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生品擅于温肺化痰,通利乳汁,多用于肺虚咳喘,乳汁不下。


2.煅鹅管石《医学入门•本草》:煅研。现行,取净鹅管石,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有臭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捣碎或研细。


3.醋淬鹅管石:取净鹅管石装入罐中,置武火上煅呈红透,趁热倾入醋中淬透,冷后碾碎。每鹅管石100kg,用醋25kg。制后易于粉碎,温肾壮阳力强,多用于肾虚气喘,阳痿不举。


4.饮片性状:煅鹅管石灰白色或灰黑色,质酥松。有焦臭气。醋淬鹅管石形如娥鹅管石,具酸醋气。

性味归经

甘;咸;温


归肺;肾;胃经

功能主治

补肺,壮阳,通乳。用于肺痨咳嗽气喘,吐血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下等症。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3-15g,或入丸剂。


实热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各家论述

治一切劳,咳嗽壅滞,胸脯痞满: 鹅管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各等分。上为末。每服用药一钱,安在香炉子上焚着,以开口吸烟在喉中。(《宣明论方》焚香透膈散)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