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拆算现代剂量
半夏(洗,破如枣核)9.8g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1枚
用法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各家论述
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声音;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
半夏主咽而开痰结,苦酒消肿而敛咽疮,鸡子甘寒而除伏热。
少阴之阴热上攻,终非三阳之热邪可比,故始终禁用寒药,非辛温滑利,不足以开上焦痰热之结邪,故用半夏为君。咽中伤烂,肺受火刑,金实无声,故语言不能,声音不出,故以鸡子白之清凉滑窍为臣,阴火上逆,非寒凉可治,当用酸敛以收之,故用味酸性敛之苦酒为佐,使阴中热淫之气敛降,如雾敛云收,则天清气朗而清明如故矣。
古方有醋煮鸡子,主喉痛失音,取其酸敛,固所宜也,独半夏辛燥,何为用之?大抵少阴多寒证,取其辛能发散,一散一敛,遂有理咽之功耶。
柯韵伯《伤寒论注》:
取苦酒以敛疮,鸡子以发声,而兼半夏者,必因呕而咽伤,胸中之痰饮尚在,故用之,且以散鸡子、苦酒之酸寒,但令滋润其咽,不令泥痰于胸膈也。置刀环中,放火上,只三沸即去滓,此略见火气,不欲尽出其味,意可知矣。鸡子黄走血分,故心烦不卧者宜之;其白走气分,故声不出者宜之。
苦酒汤,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分,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汤。
一鸡子壳之小,安能纳半夏十四枚之多?近刻以讹传讹,即张令韶、张隐庵、柯韵伯之明亦乃之,甚矣,耳食之为害也。余考原本,半夏洗破十四枚,谓取半夏一枚,洗去其涎,而破为十四枚也。


求道
畅读VIP

560

0


求道
畅读VIP

808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37

0


白术
签约讲师

589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26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