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张伯礼,男,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年历

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

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

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22年2月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名单。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48年2月26日,张伯礼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

1982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92年7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室主任。

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7月—1999年12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年12月—2002年8月,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2002年8月—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患者。

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7年6月,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12月—2018年12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20年2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

2021年5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2022年2月2日,担任北京冬奥会第一百二十五棒火炬手。



科研成就


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自1999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1世纪初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

  • 张伯礼辨治不寐(失眠)经验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常说:“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一定要辨清寒热虚实。用药处方如同排兵布阵,要君臣佐使明确,讲究主辅秩序,发挥协同效应。”  在临床上不寐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如心脑...

    求道

    畅读VIP

    439

    0

  • 张伯礼:鼓吹“特效西药”是一种病,得治
    对确实疗效的视而不见,不仅仅是缺乏自信的问题。 ...

    求道

    畅读VIP

    689

    0

  • 处理好科学研究中的“大”与“小”——五四青年节写给中医药青年研究者(张伯礼)
    中医青年研究者如何从事研究,如何成才,关系到中医学的薪火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学长,我很愿意根据我这些年的研究经历,借着五四青年节这个机会,与广大中医药青年研究者谈谈研究中需要处理好的“...

    求道

    畅读VIP

    455

    0

  • 张伯礼论治湿浊痰饮类病
    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生于天津,汉族,河北宁晋县人,第四届国医大师,中医内科专家,全国名中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伯礼长期奋战...

    求道

    畅读VIP

    565

    0

  • 张伯礼治疗心悸经验
    心悸是指患者以发作性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其常伴有胸闷、气短症状,甚则眩晕、喘促等表现;脉象或迟或数,或节律不齐。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

    求道

    畅读VIP

    524

    0

  • 张伯礼教授治疗不寐的经验总结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张伯礼教授常告诫我们:“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一定要辨清寒热虚实。论治如军队打仗,切不可围追堵截,堆药成方。用药处方如同排兵布阵,要君臣佐使明确,讲究主辅次序,发挥协同效应。”[1...

    求道

    畅读VIP

    488

    0

  • 张伯礼辨治冠状动脉痉挛经验
    冠状动脉痉挛(CAS)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是由于多种因素刺激冠状动脉强烈痉挛收缩而引起的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症状以静息性胸闷憋气、胸痛等为主,多于寒冷、情绪激动、劳...

    求道

    畅读VIP

    448

    0

  • 张伯礼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证经验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腺体在病原微生物和(或)某些非感染性因素刺激作用下发生的炎症反应,患者出现以小腹部、会阴部、腰骶部等前列腺周围区域的疼痛、不适;或者尿频、尿急、尿等待、尿道口异常分泌物等排尿不适症状为...

    求道

    畅读VIP

    470

    0

  • 张伯礼:关于高血压的辩证论治
    (1)辨脉证,从肝论治舌脉、症状是中医赖以探求病因、归纳证候、分析病机的原始信息依据,审证求因,因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特点。中医学无高血压的概念,而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舌脉,来认识和判断其...

    求道

    畅读VIP

    996

    0

  • 张伯礼教授“以火立论”辨治口腔溃疡验案分析
    黄湘龙  赵梦瑜  肖璐  江丰  【摘要】: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疾病,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缠绵难愈。引火归元法常用于...

    求道

    畅读VIP

    501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