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Fènɡ Xiān Huā

别名

金凤花(《世医得效方》),灯盏花(《滇南本草》),好女儿花(《纲目》),指甲花(《草木便方》),海莲花(《河北药材》),指甲桃花(《山东中药》),金童花(《江西民间草药》),竹盏花(《药材学》)。

释名

凤仙花《本草纲目》谓“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又因“宋光宗李后讳凤,宫中呼为好女儿花”。

来源及植物形态

凤仙花,始载于《救荒本草》。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全国各地均有出产。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

采制

开花期间,每日下午采收,拣去杂质,晾干。一般认为以红、白二色者入药较佳。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苦,温。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纲目》:"甘,温,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气寒,有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1.凤仙花味甘苦,性微温,功能活血止痛,可用于瘀阻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证,常以单味凤仙花煎汤或研末服用,如《山东中草药》用凤仙花3~6g,水煎服,治上述诸证。对跌打损伤以致瘀肿疼痛者,凤仙花既活血祛瘀,又消肿止痛。《兰台集》以凤仙花3两配伍当归尾3两浸酒服用,治跌扑损伤疼痛。《本草纲目•卷十七•凤仙》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将凤仙花研饼晒干为末,用酒送服。《吉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肿痛,用鲜凤仙花捣烂涂于患处,或用凤仙花9 g研末,每次服1.5g,白酒送服。若骨折疼痛,《贵州民间方药集》则服凤仙花酒(干凤仙花3g或鲜凤仙花9g浸酒),具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


2.凤仙花既活血通脉,又祛风除湿。治风湿痹痛,《本草纲目•卷十七•凤仙》引《扶寿精方》以凤仙花配伍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日二三次,同时内服独活寄生汤。《百便单方》用白凤仙花每朝取几朵口嚼,温酒送服,治湿气流注,遍身湿痛。


3.凤仙花功能活血消痈。治疮毒痈肿,《安徽中草药》用凤仙花、木芙蓉叶等量研末,醋调敷患处。《广西本草选编》用于毒蛇咬伤,采用凤仙花鲜花120~150g,捣烂取汁服用,渣敷患处。治鹅掌风灰指甲,可外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2-5g,鲜品可用至6-10g;或研末;或浸洒。


外用:适量,鲜品研烂涂;或煎水洗。


注意:孕妇及体虚者慎用。《本草汇言》:“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安徽

草药》:“体虚者及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


2.《纲目》: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胁引痛。


3.《本草求原》:治偏废。


4.《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


5.《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6.《本草汇言》:凤仙花,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李氏方治腰胁引痛不可忍,因瘀血为患者宜用之。

按语备注

西藏地区使用的风仙花,其植物形态为锐齿凤仙花,分布西藏、云南等地。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