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汪新象(1922-2010),四川省古蔺县人,原泸州医学院教授。
七岁亡父,生活艰难。八岁发蒙,读了七年私塾。自幼习读诗文,曾背诵过《四书》《五经》《幼学琼林》《五字纲鉴》《声律启蒙》和《古文观止》等古书。1939年师从古蔺名医杨德生学习中医6年,1946年春在古蔺龙山镇开德仁堂悬壶济世;1952年起担任区、县联合诊所主任,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卫生科(局)副科长(副局长)等职;1959年任四川泸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教研组组长,1978年任泸州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主任,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7年晋升中医内科教授。1957-1959年在四川省卫生干部学院学习,1960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温病专业。1991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7年被评为泸州市十大名中医。曾任泸州市首届中医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和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四川中医》《泸州医学院学报》编委等职务。
汪新象行医从教70余年,擅长中医诊断治疗温病、肝病等,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放、化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曾主持研究和参与临床观察“碎米柴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赶黄草’和‘鸡姑片'治疗肝炎"“骨苓通痹丸治疗地氟病”“脾胃苏口服液治疗厌食症”等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骨苓通痹丸治疗地氟病”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汪氏精通中医理论及四大经典,从事《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妇科学》《内经辑要》《温病条辨》《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编写专著《中医防病与养生》(主编)《中医学导论》(副主编)。汪新象重视补益脾肾,临床处方用药轻灵纯正,擅从“三焦”辨治疑难杂病,善于运用扶正舒肝法治疗肿瘤手术及放、化疗后遗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经验先后被收录在《名医名方录》《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中国历代名医名方全书》《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当代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