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小儿鹅口,是儿科常见的口腔疾患,常发于初生儿,尤以早产儿,体质虚弱久病的婴幼儿最为多见,由于患儿口腔及舌上布满白斑,很象鹅口,所以称为鹅口疮。俗称“雪口”。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心脾积热鹅口:小儿口腔及舌面满布白斑,状如积雪,面赤唇红,口臭流涎,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腻,指纹紫滞。


脾肾阴虚鹅口:口腔、两颊、舌上满口雪白,体弱无力,面白颧红,口干不欲饮水,或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隐隐不显。


鉴别分析


心脾积热鹅口与脾肾阴虚鹅口:两者皆因火热上炎所致,但虚实各异。心脾积热鹅口,多因胎儿禀受母体热毒之气,或因外感温热之邪,其热蕴积于心脾,舌乃心之苗,口为脾之窍,心脾火热亢盛,循足太阴及少阴之脉络上行,熏灼于口舌,而见鹅口,属实热。脾肾阴虚之鹅口,乃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护理失宜,以致肾阴脾津两亏,水少不能制火,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出现鹅口。临床表现,心脾积热之鹅口,其口内白屑稍厚而多重叠,状如凝固乳块,互相粘连,不易清除,擦后复生,白屑周围有红晕,其色较深。若布满全口,上延鼻道,下及咽喉,壅塞气道,可导致呼吸不利,吮乳困难。脾肾阴虚之鹅口,口内白屑略薄,颜色亦淡,形状如霜,周围红晕不显著,疼痛亦轻微。前者多伴有口臭流涎,后者口臭流涎者少。心脾积热为热毒蕴蒸,故兼见面赤唇红,或叫扰啼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而脾肾阴虚为无根之火,虚火上浮,故见两颧红赤,面色白,体弱神倦,大便反溏。


本症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用外治法,取清洁纱布或棉花,蘸冷开水先拭净口内白点,然后敷以冰硼散,每日3至5次。重者内外合治,心脾积热者,清热泻火,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如大便秘结不通,可加服沆瀣丹以通下泄热。脾肾阴虚者,治宜滋水制火,引火归元,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肉桂

文献与评述

备急千金要方•初生出腹第二》:“凡小儿初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或妊娠时嗜糯米使之然。治之之法,以发缠筋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脱去也;如不脱,可煮栗䓩汁令浓,以绵缠筯头拭之。若春夏无栗䓩,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婴童百问口疮•鹅口•重腭》:“巢氏云:鹅口候者,小儿初生,口里白屑满口舌上,如鹅之口,故日鹅口也。此乃胎热而心脾最盛,薰发于口也。葛氏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以黄丹煅出火气,掺于舌上。”

 

《外科正宗•鹅口疮》:“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以青纱一条裹筯头上,蘸新汲水揩去白胎,以净为度,重手出血不妨,随以冰硼散搽之,内服凉膈之药。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