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人之三本与丹田( 田合禄)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76

时间:2020-10-24

摘要 :本文论述了人之三本心、肺、脾与膻中丹田神阙丹田的关系,作者认为:先天之本心和后天之本肺结合为膻中丹田,而后天之本肺脾则结合为神阙丹田。 关键词:丹田,三本,心,肺,脾。


我们提出人之三本:心为先天之本,肺脾为后天之本。而心、肺、脾这三本与丹田有直接关系,是健身及发病的关键。


1、膻中丹田


先天心和后天肺合为胸中丹田,道家称作中丹田, 《抱朴子内篇·地真》: “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东医宝鉴》引:“中丹田膻中,在两乳头连线中间。”《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即指心包络代心君行事,膻中是心包络的募穴。李东垣称作包络命门,位在膻中。因此可知, 膻中丹田、包络命门,实际就是先天心命门、心丹田。而心的募穴巨阙在剑突下,所以有人称心丹田巨阙巨阙穴处正是《灵枢·九针十二原》四关膏之原关所在处。


心主血,肺主气,所以先天心命门、心丹田主气血的运行及输布。先天心命门、心丹田中的气,又称宗气、大气。 《靖盒说医》说:“膻中者,大气之所在也。大气亦谓之宗气。”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 气街 ;其上者,走于息道。” 《灵枢·五味》说:“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以应刻数焉。”就是说,膻中丹田的主要功能是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而“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以应刻数焉”,即《灵枢·营气论》所说:“ 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 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此即后世说的子午流注法。


2、神阙丹田


神阙丹田,即黄庭丹田,是后天之本天气肺和地气脾合成,前文已经详细论述过,不再赘述。


黄庭丹田与《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的四关——膏之原、肓之原、腕、踝有关。


李东垣《脾胃论》论述内伤病直接与二丹田有关系。首先是脾胃虚衰病在黄庭丹田,直接诊断是脐部有压痛,而后继发心火——阴火病,阴火病就是心丹田、心命门之病,心包络代之称包络命门相火病。


膻中丹田的子午流注黄庭丹田四关都用五腧穴针法。


无论是膻中丹田,还是神阙丹田,都与肺有密切关系。

关联词条:

  • # 养生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