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廿四节气|处暑

四君人参

浏览:277

时间:2020-08-22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七月中。"处"是"止",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以待来年了。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就是中秋了。恭敬为肃,处暑后,鹰感肃气击鸟而祭,万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现。而秋之整肃又为冬之休养,休养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庄严。



处暑三候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暑气渐止,天地始肃。

疾风急雨,秋意初微。

柚子润肺,莲子养心。

露蝉声咽,闭窗藏扇,久眠难得。



处暑养生之道


处暑之后亦会有绵绵秋雨伴随到来,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而这个转天气的时节,要为养生作好准备。


节令过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不再暑气逼人。“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处暑后,天气往往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大便干结,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处暑“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时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极易感冒。因而,衣服不要加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天有五行,人有五脏,仁和自然界息息相关,由此产生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季节养生和时令养生就是其中之一。五行之中,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养肺是很关键的,有些冬季肺部疾病的预防措施就要在秋季里进行。另外秋季为收货的季节,干燥为秋季的主要症气,而肺在五脏中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腔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生津润肺


在秋天,我们要多吃一些生津润肺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昭苏地产的蜂蜜是生津润肺的首选佳品。


祛热防寒


立秋和处暑时节,因为还在伏天,所以气温仍然会很高,民间的说法就是秋老虎来临了,因此还是要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尤其是老人、孩子和体弱的人,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换季的时候可以适当补钙,达到增加机体抵抗力的目的。


养阴补虚


民间还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也就是说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在选择食物时,不要选择过于寒凉伤胃的食物。


秋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尤其是在“秋老虎”的时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从容平和的养生之气。天山雪菊花茶是最适合秋季的饮品了,趁着昭苏青草未黄,到户外好好领略大自然渐入秋意的美景吧。

关联词条:

  • # 二十四节气
  • # 养生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转自哲眼看中医公众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