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琐谈:骨碎补
作者:江海涛
骨碎补是一味补肾的药物,但补肾药物大都是味甘,有兼咸,兼辛的。象骨碎补这样味苦的基本没有,味苦怎么补肾呢,我们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天天尝者苦胆,使他更加坚强坚定,最后战胜自己的对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苦味能坚,勾践没有失败以前肯定是一个比较骄奢的人,让他吃点苦头,就会把这种骄奢收敛起来,让自己的精神抱成一团,然后奋发图强。但仅仅是苦也不行,比如黄柏,我们只说它能坚阴,不说它能补肾,因为黄柏是苦寒,骨碎补是苦温。苦寒是只有打击,让对方回缩自我保护,并不能使对方积极向上。苦温因为有温性的少阳之气,在让对方收敛骄奢之心的同时,还要鼓励他努力奋斗。骨碎补的生气是很旺的,邹澍说它“倒插亦生,横埋亦生,虽切之成块,暴之至枯,摘其一叶,分其一瓣,无不可生者”。可见骨碎补在用苦味坚肾的同时,又用自己的生气对肾气进行鼓励,这是苦温和苦寒的区别。勾践能够复仇应该不完全是因为尝苦胆,肯定还要有大臣们的不断鼓励。
那么麻黄也是苦温,为什么不补肾呢,因为麻黄质地干枯,没有补益的本钱,不象骨碎补根茎肉质肥厚,并且好生阴处,秉受阴气充足,邹澍说它“处处折之,处处有汁”,含有丰富的阴津,所以能够补肾。《开宝本草》记载它:“主破血,止血,补伤折。”既能破血,又能止血,破血是因为它生气旺盛,性温,自然能够使结滞者流通;能止血是因为它味苦能坚,靠苦味的打击让气血收敛,达到止血的目的。补伤折是说它能接骨续筋,这也是它和地黄补肾的区别,地黄补肾是补充本钱然后储存起来,骨碎补是补充以后还要应用,不是存着不花。它富含阴津,能够补肾精,但进一步还要把这些肾精输送到筋骨中去。
它为什么和筋骨有亲和力呢,我们可以用肾主骨来解释,补充了肾精自然对骨也有补益作用,但地黄补肾效果这么好,为什么对骨折没什么疗效呢,所以骨碎补治疗伤折不能完全用补肾来解释,我们开看一下它的生长习性,骨碎补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而是附生在岩石或树干上,中医学常拿自然界和人体类比,岩石和土地相比的话,岩石坚硬,相当于大地的骨干,类似于人体的骨骼,土地当然就是肉,那么树木呢,质地坚韧,能够生长,在五行中自然属木,对应于人体的筋。骨碎补喜欢生长在树上和岩石上,就说明它对质地坚硬的和质地坚韧的东西有亲和力,到了人体内它的本能还是要找这两种特性的东西,那自然就会跑到筋骨上,能够接骨续筋,补骨生髓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骨碎补还有一个别名叫连岩姜,叫姜是因为它长得象姜,连岩应该是因为它生长在岩石缝里,靠它的根茎把两块岩石连接了起来,在体内就相当于把两块骨头连接起来。《药性论》记载它:“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不收,上热下冷。”主“骨中毒气”,可能是因为补充正气,邪气自不能容。“五劳六极,手足不收”反映出机体亏虚,并且很缓怠松懈,正需要骨碎补的苦温让它收敛一下,而且给予补充一定的精气。“上热下冷”反映的是大本营的实力不足,而又很骄奢浮躁,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又没本事,又想逞能”,这种情况光用甘味来哄它是不行的,更需要用苦味刺激它一下,让它吃点苦头,上热自然就下敛而不浮了。
骨碎补还是治疗牙疼、耳鸣、耳聋的特效药,因为牙和耳都属肾所管,一般的补肾药怎么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呢,这正象前面说的,骨碎补补肾不是呆补,它补完之后还要应用,把补充的肾精进一步输送到肾脏所管辖的地方,所以说骨碎补不是一味单纯的补药。《本草汇言》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用骨碎补又加上六味地黄丸去山药,可能也是因为骨碎补补性不专,加上地黄等药物给它增加实力。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