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临床特异性诊断举隅
(岐黄炎后人 李刚 2019年10月1日首发)
众所周知,经络腧穴可以有效指导针推治疗,指导辨证归经。据此,我在临床应用无不起效。
除胆囊穴诊断胆囊炎,丰隆穴诊断痰湿体质、风湿性腿疼等等以外。我发现,在足背偏外侧的少阳胆经循行上的足临泣、丘墟穴处有压痛的患者,往往风证比较明显。试从以下五方面举例说明,望同行不吝批评指正。
一、对中风后遗患者小腿及足外翻"螺圈腿"的调整。
姚某,男,52岁,农业局干部,中风后遗症患者。2019年3月发病。于2019年9月22日接手,左患侧肌力二级。痰湿体质,身体略瘦,三高症突出,有糖尿病史多年。舌淡红苔白滑,脉略浮而细缓。每次做针推时,患肢外侧足背与小腿外翻,呈"螺圈腿"——向左外侧划句号。在足背少阳胆经所循行的位置,位于足临泣与丘墟的连线上,有筋结明显,可从足外踝前下方到第4足趾外侧(为少阳胆经顺经而行),采取拨筋法、点、压、按、滚等手法调理,最后拔伸足趾。经过三个半月的调理,加上内服汤药,走路基本恢复正常,不再划螺圈腿,肌力为四级。
按:诸病源侯论曰:"肝藏血而侯筋",肝血虚极而致,造成血不荣筋,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因为肝胆经相表里,所以走路歪斜表现在足上,而且最开给该患者施以手法时,此处不让触碰,只得由轻到重慢慢适应。中风患者,究其病因皆为内外风而致,治则清上焦心肺之火、祛中焦之痰湿、滋下焦之阴。肝藏魂,此人患病后胆子特小,老是夜里怕掉床下。
二、此处可诊疗肝胆系统疾患。
凡有肝胆疾患之人,如肝腹水、大小三阳、胆囊炎及胆石症患者,此处均有压痛明显。
李某,43岁,患胆石症多年(直径2.1㎝,为静石),每次干体力劳动后,只是右肩部略痛,其它正常。晚上睡觉到半夜老是觉得右脚背凉嗖嗖的,按之疼痛。"肝气升于左、胆气降于右",此乃右胆气不降左肝气不升之故。随艾灸足背1月余,诸症消失。
三、此处可用于辅助治疗帕金森震颤。
帕金森震颤即有内风又有外风作用,病因复杂,各种因素导致,目前没有特效根治办法。此类病患此处压痛明显。
四、用于减肥的诊疗。
临床中痰湿体质、大腹翩翩之人,你按压此处,他会异常疼痛。往往此类人群,带脉出了问题,过于松散。我根据"临泣胆经连带脉"进行辅助治疗,也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可用于治疗少阳经的偏头痛。
这种头痛,以头两侧三焦经胆经头痛为主,主要是"压力性"头痛。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属于远端取穴,可针可推可灸,为典型的"上病下取,头痛治脚,引火下行"。
综上所述,运用此法,既可辅助诊断,简便廉验,又可防治结合,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三至五方面我临床应用病例不是太多,望大家验之临床及时反馈与补充。
(李刚于2019年3月根据病案归纳整理)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