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脉诊概论及六病脉之研究2
兹将此「大、小、缓、急四脉」与八纲之类比,与两者闾之关系归纳如下表,则更易明了。
表证
寒
虚:浮取细弱无力,脉管细如丝而软(小)。
右手:主气分病 >以下均同
左手:主血分病
实:浮取细紧有力,脉管细而硬如钢丝(急)。
热
虚:浮取,软弱无力,脉管不细,重取即散(缓)。
实:浮取即博指下有力,脉管粗而硬(大)。
浮脉表证均与「肺」有直接连系,故脉当见於右寸。
里证
寒
虚:沉取细弱无力,脉管细软,应指而停(小),
实:寒实之脉为细紧,但脉管之粗细如常,仅中取之时,脉管内,现出一细如钢丝之脉,应指有力(急)。
热
虚:中取或重取具缓脉,脉管塌陷无力(缓)。
实:重取见大盛有力之脉(大)。
此外尚有「滑」「涩」二脉,略述如下:
「滑脉」者:指下往来流利:言指下感到脉博波之前行,速度极快,与血液之流动无关。主气血皆盛,微热实之证,常与大脉同见。
「涩脉」:指下濇滞不行:言三指之下无法感到脉波之前往,三指同时,垂直往上跳动。主气滞血瘀,常与缓脉及小脉等气血不畅之脉同见,此滑涩之脉。临床之价值不甚重要,仅与其他之病脉相合,以为诊断之参考,并非处方之主要南针。
综合以上所述之「大、小、缓、急、滑、涩」六者实为入门工作?医者手法熟练之后,下指便知一切「表、里、虚、实、寒、热」之变化,不必斤斤计较於表面之见证如何。笔者曾治疗,一家四位儿童之感冒,其表面证状均同:咳嗽、流涕、头痛、嗜睡、胃口不佳。但经笔者略诊其四人右手寸部之脉,则见其中两位右寸中取见细紧之脉,知系风寒入内,必有寒饮,另二位之右寸则浮而微燥,知是风热在表,则分别施以小青龙汤及防风通圣散加银翘散,不久即全愈,再诊其右寸之脉,则彼此无甚大之差异矣!
由此实例则可知外表症状之不尽可靠,唯有「脉诊」之法方能深入掌握病情!然此「六病脉」之主要诊断范围不过表里虚实八纲之变化,至於五脏六腑之生尅病理,尚未述及,实不够完备,必需进一步推求「五脏六腑」之各种脉理变化,方能掌握全身之病理情况!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