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臣桂传记
提起章臣桂,同学们可能不太清楚,但是提起板蓝根颗粒、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软胶囊、乌鸡白凤丸,那就人人皆知了。这些疗效显著的药物面世,离不开章臣桂老师的辛勤努力和不断创新。
1934年,章臣桂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当时恰逢桂花盛开的季节,章臣桂的父母许是为美景所触动,为自己女儿取的名字中也含有“桂”字,同时桂花也代表着吉祥与顺利。
1954年,章臣桂成功考入了当时的华东药学院(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在读期间,章臣桂一直刻苦学习、钻坚研微,努力地学习西药理论,希望能够为自己增添助益,立志为祖国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毕业后,章臣桂进入天津中药研究所工作,就此开启了对中药事业的探索、开创与精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有着稀奇古怪却又新颖的想法,同时也是十分的敢想敢做,章臣桂也不例外。她在中药研究所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学习熬制黑膏药的技术。这门技术似乎没什么难处,但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它不仅费时费力,还特别容易出意外,因不熟练而被烫出泡是常有的事,要是一不小心跌进锅里更是危险。章臣桂见此便动了脑筋思考解决办法,她购买了一个热电偶进行温度测试,在老药工用经验做判断的时候,她记下热电偶上的温度数据,经过反复的测量和验证,得到了熬制黑膏药的关键:高达315℃的温度,确立了该工艺的标准。
除了这个关键温度的发现,章臣桂还在之后的日子给传统的中草药带来了更多的变革。当她在研究苦杏仁的传统炮制工艺时,在遵循了炮制古法的前提下,针对传统炮制工艺的缺点采用了脱油致饼法,这种方法不仅保留了药效,还达到了节约药材和缩小剂量的成果,使得中草药的炮制水平得以到达新的境界。
到了60年代初,章臣桂还对众多中草药进行了腮腺炎病毒筛选,这为日后板蓝根颗粒成为大众首选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间一转来到80年代后期,年过半百的章臣桂依然有着先进的思想,率先采用分离提取手段和分散乳化技术,成功制成了藿香正气软胶囊,解决了司机、妇幼儿童等酒精不适宜人群无法服用传统复方制剂藿香正气水的问题。
过去,传统中医使用羚羊角时,其角塞是不作药用的。她对羚羊角角塞与羚羊角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经过药理、植化分析,临床验证等科研工作,证实了二者具有同等疗效,从而使原来占三分之一的被抛弃药材得到利用,为节约药材、扩大药用资源做出重大贡献。
在那个年代,硝酸甘油一直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物,虽然有效也使用便捷,但是缺陷也十分明显,因为成分过于单一而非常容易形成抗药性,再加上一旦保存不当就很容易失效。为了能够研制出可以治疗心绞痛的中药,章臣桂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速效救心丸上。她与她的同事们一直埋头研究,翻遍了可以找到的所有古书,不停地反复筛选、研究、分离,再予以进行临床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为她带来了成功之光,她成功研制出了治疗心绞痛的中药——速效救心丸。
在研制出速效救心丸后,章臣桂曾到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学习,并参与了当时的新药研制工作。在出国前,章臣桂对厂长保证,一年半后一定会归国。一年半的时间转瞬而逝,比利时方对章臣桂是极力挽留,希望她能留下来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并许诺了优厚的待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心系祖国的章臣桂毅然选择回国!
“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有现阶段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和奔头,就会在自我超越、努力进取的过程中不断收获快乐。”这是章臣桂说过的话,现在看来这也是对她自己人生的最好写照,不计所得不计所失,一辈子能够追求自己所想,想来就是人生最好的模样!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