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祝茹穹(祝登元)略述

求道

浏览:24

时间:2024-04-09

祝登元(1605-1681),字叔英,别号茹穹,一说字茹穹,号广居,堂号旷旷居,自署为古龙丘人(今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明末清初医家,精于察脉辨证,治病效验卓著,其在医案中记其按症创方,诸方颇有奇验,非旧本所有,因而其将医方整理记录了下来。


其于《心医集》(约著于1650年)中自记幼年习八股,读书颇有成绩,据民国《龙游县志》言其弱冠为诸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选贡,清顺治三年(1646年),得台府交荐,授福建漳州府知府,兼署监军漳泉道,未几,解组归田。查《漳州府志》确记载祝登元曾任知府。


后觉研习八股无用,性淡于仕途,遂究心于医理、地理等,遍访高人异士,所得不少。欲亲履三大主干龙脉,尚未及其一而足疲,偶入深林,得遇异人无生子(按国内二卷本《心医集》熊文举所作叙言,无生子即李华卿,此说待考),以夙缘而授以坐功。此时仅得初传调息、手诀、心诀等,所谓开关之法。后至丙子科(当为崇祯九年,即1636年),于南净寺复见一道者,得以详授四戒、五进、六不传诸则,是为转关之法。此道者或为无生子,或为其同门。其后与葛屺瞻、郭丹葵、冯茂远、陈白也相互参悟秘旨,诸公所习为闭息、导引、十六字、八段锦、袁了凡坐功之类,行之亦有验。然则茹穹子认为这些皆涉有为,比之无生子之传,差之远已。祝茹穹说无生子所传法诀不涉语言,难陈纸笔,直捷了当,妙蕴无穷,可见其法颇有高妙之处。


其于《心医集》中除叙述一般静功原则外,即将上诸公所习之术整理流传,于自身家底则尚是半遮半漏,仅略示调息端倪。


其曰:“静功之法,垂帘塞充,心顿于息,随息而入,随息而出,凝住念头不在上下,不在左右中间,良久喘息渐微,绵绵归元,自然虚豁之地。倘如念起,再顿再凝,念止而胎息自应。”


又借朱熹的《调息铭》暗示“药物之老嫩浮沉、火候之文武进退,胥在此中”。


又示“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能御气”、“水火相见”之理。


后面所列诸法,恐亦有祝茹穹借诸公之口而宣者。


如其借葛屺瞻之口曰:“阅三十年余,又得传静忘坐功,既不行气,又不咽津,即导引皆无所用,惟是闲时便静坐,扫却一切,独证本来。吾身有天地,静中光景逼现,后并此光景亦复不存,并精气神付诸乌有,直到有生以前,无处着脚去所。殆颜氏坐忘真乐欤?自以道妙尽于此矣。今更得无生子五进四戒秘旨,斯真证宗第一义也。”


借冯茂远之口曰:“试尝燕居,合天地为元包,连旦暮如胎处,无营无虑,满六虚是一团元和,于中微有一息绵绵,冲虚自在,正尔虚极静翕,寂如坤土,久之静极发机,形于庚辛之金,金中含有元精,即玄家所欲采于肾府之真铅也。由火不下蒸,金不生水,然此火非他,亦坤元本来具足,念息神存,隐明内照,则元气自聚,元精自产,……从此氤氲蒸润,铅气自腾,皆由天然真火自生自育,冲而徐盈,非关意识下交上达,转运以致之。只要闲闲静住,委心虚无,听其熏蒸,如雷雨之动,满盈三宫,自然生阴化液,铅汞自合,……喉中觉有甘津,是其验也。……可见通一身全体大用,皆其消息相因,先天不离后天,坤炉便是乾鼎。特于刚柔表里阴阳动静之际,气液交养,伏蒸变化,以陶真炼形。若可求之呼吸,而不尽系于呼吸,故曰黄中渐通理,此阴中炼至阳之下手元基。二液还丹,亦莫不由之始矣……阴阳之升降,自右转子而讫卯,自东旋午而至酉,此时最易昏散,防有阴阳小变之虞,若用意观照,防有浮沉溢度之患,忘与助皆害也……陈虚白云∶念起则息粗,意散则火冷。正为卯酉中刑德相负,刑即死户,德即生门。其机如此,其危如此,其最玄最妙又如此。”


借陈白也之口曰∶“……有更直捷更神妙者,不用闭气,不用导引,不用咽下汩汩然有声,并不用夹脊、规中、泥丸等相照应,只一“窍”字妙不可言,机全在目。人目外视能见物,内视能见神,见物则昏,见神则明。……然后以目视窍。此窍不在心上,不在境上,但觉目神所至有一圆圈,视之不已,其光渐大,充塞吾身,遍大世界皆不出此窍内。视久神化,不知有吾身,不知有天地,并不知有窍,而身内藏窍,毛窍、骨节窍,一气周流,百体从令。行之一年,觉有内阳一点从脐下动荡,如妇人有孕然;行之二年,此一点透上顶门;三年而成混沌,而成交媾,而成婴儿,遂圣而不可知矣。”


又于《三字》一节暗示“静”“忘”“空”之诀,于《七返九还》一节论述丹道大体。其中东鳞西爪,时隐时现,要学者自去贯通也。


另《心医集》中所载“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酉位”十二字诀法,当是源于《性命圭旨》,于此亦可见圭旨于明清之际流传之广,影响不小。


茹穹子养静之学,于《心医集》中露其端倪,于《茹穹子入道始终》中详述。按《入道始终》所述其法以咽液入手补亏筑基,继之以心息为法,静中讨出消息,立真息橐龠,功夫全在息上做。其中所言之”诀”,从《心医集》及无生子授受经过中细究,当自明之,非有所谓实物之“诀”。能于此二书中参入,于茹穹子养静之学,当能了解其大体矣。


祝茹穹在治病之时亦尝结合静功,其中有三则记录较详。


一则反胃逆食,饮食不能下,勉强饮食即呕逆作痛,诸药无效,令入静室,初坐不进饮食,坐至次日,神稍宁,有欲食之意,与之稀粥,至三四日欲得食,七日食过膈。


二则臌胀,体廋如柴而肚渐大,其中有物,饮食不能进。以方药愈其半,另一半非药所能及,授予静功,七日开关,觉通体爽快,腹中物竟从口中呕出,旧病痊愈。


三则手足摇奇症,诸医无解,服神实丹三日,仅疗其半,因之习静功,手竟能向后搔至背,向上摩至顶。


另据文献记载祝茹穹曾开法派度人,传有十九字谱曰:“穹蒼質,婴兒真,四戒五進六不傳,先天存乎其人!”且当时茹穹子于交往之中,往往互为师友,所传之人亦多。或者其当世仍有传人亦未可知。顺着茹穹子的关系脉络,深入挖一挖当能有所收获。


据《心医集》《龙游县志》等资料记载,祝登元著述编撰书籍颇多,计有《心医集》六卷、《入道始终》四卷、《静功秘旨》二卷、《署闲诗稿》六卷、《镜古篇》八十卷、《功医合刻》十二卷、《日用必需》六卷、《四书讲成》《字学考》十四卷、《冰暑集》、《通鉴纪实》、《天文秘占》、《地理确义》等。从其书中及医案记录看,祝茹穹与当时官贵名流多有交际,其书多有这些人题序。祝茹穹亦曾于康熙已酉(1669年)为粘本盛的《道养初乘忠书》作序。


而今常见的茹穹子著作仅有《心医集》《入道始终》,其他多已难觅。且《心医集》国内常见的版本内容较简,后于日本发现六卷本《心医集》,一卷记验,二卷症方,三卷三科,四卷脉论,五卷秘方,六卷静功,国内《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中即据此本整理出版。然六卷本《心医集》静功中未载冯茂远论述一段,此段论述颇有可看处,可阅国内二卷本《心医集》。一说《心医集》四卷,有可能六卷《心医集》即是四卷《心医集》和《静功秘旨》二卷合刻而成。但从内容的互补上看,二卷和六卷心医集非同一刻本,当为不同时期整理的两个刊行版本。


《入道始终》今仅见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抄本,为目前所仅见之孤本,弥足珍贵。中国古籍出版社曾以此为底本出版过《陆地仙经》,可惜此抄本已见字迹缺损,且若按《入道始终》四卷的记载,今存之抄本恐已非全璧。


心医集》与《入道始终》所述着笔多在命学,然其以“心医”为名,自不离于性理,岂非示之性命不离,则当双修之理乎?茹穹子曰:“静养者,医心医身医人医物。”此静字是一个大端的,其静非静,贵能忘,至忘到神化地位矣;有忘便有不忘时,不若一切皆空,空中无所不变、无所不化,是为大乘。


另尚有祝登元弟子赵嶷编集整理的《祝茹穹先生医印》和《祝茹穹先生医验》流传。其中所载医案皆是他人所记,其间不乏名家,如钱谦益、吴伟业、宋德宜等。


钱谦益在《医验》中记载:“茹穹先生念我衰老,扁舟访我虞山。我观先生双瞳如漆,须发鬒黑,神气盎溢,视三载前德充之符又加粹矣。所至以‘一指活人刀圭方’七,沉疴立起。”可见祝茹穹修养之深,医术之精。


有说祝茹穹晚年自号“道元”,于乌石山关帝庙旁修炼,此关帝庙即是祝登元倡建的,后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归去,享年77岁,与妻子合葬于沐尘村下厅基。


茹穹子道家之学,如今仅能于《心医》《入道》二册中略窥其大端,总要于静中讨出消息,以心息为法,真息橐龠为基,功夫全在息上做,有窍有妙,确合其简易玄妙之论。


近代西派传有身外虚空一脉,与祝茹穹之学多有妙契处,诚亦稀有之事也。二派相参,必有触动。


早年得阅出版流通之《陆地仙经》,深以未见《茹穹子入道始终》原本为憾,今幸乘时代春风,终见原本真颜,不甚之喜,特草拟此篇以述。

关联词条:

  • # 祝登元
  • # 心医集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