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中山名医经方医案精选之六——吴逸然医案:少阳夹饮证

求道

浏览:410

时间:2022-10-31

医案


吴容俊之子八岁,患伤寒,证见寒热,呕吐腹痛眩晕不能起,舌苔黄,口渴,脉浮数。余先与小柴胡汤,诸证略减,而腹痛呕吐未已。意其药力未尽其效也,再与小柴胡汤加芍药。三日复诊,状复如初,岂半表之邪虽解,而半里之邪不解,故寒热再呈欤?遂再与大柴胡汤。至四日,其症状与三日前无大异,惟恶寒止而热亦微,口渴、呕吐特甚,小便不利,啐日之间,只小便二次而已。此即《伤寒论》“……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者也。遂与五苓散。翌晨诊之,果热除渴解,而呕吐止矣。诊见唇舌色红而燥,黄苔稍退,脉象由燥而趋静,知其病势已解,而胃津既损,胃气不布,乃继投竹叶石膏汤以滋胃阴而解余热,后又投育阴利水之剂如猪苓汤而愈。


编者按:


此案吴先生忠实记录了一则不算太成功的医案,先后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加芍药、大柴胡汤五苓散竹叶石膏汤猪苓汤共六条方才治愈。先是认为“寒热,呕吐腹痛眩晕不能起”,属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后仅“诸证略减,而腹痛呕吐未已”。效果不好,认为是“药力未尽其效也”,再与小柴胡汤加芍药,认为腹痛属少阳或然证,岂料“状复如初”。考虑到有“舌苔黄,口渴,脉浮数”,认为是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二阳共治,但效果仍然不好,“其症状与三日前无大异,惟恶寒止而热亦微”,反而口渴、呕吐加重,甚至出现“小便不利”症状,考虑是“水逆”证,予五苓散,方才“热除渴解,而呕吐止矣”。最后用竹叶石膏汤以滋胃阴解余热,投猪苓汤育阴利水而收功。


此证初发时见“寒热,呕吐”,属邪入少阳。“腹痛眩晕不能起应”考虑邪犯太阴而腹痛,饮邪上泛清窍而眩晕。至于“舌苔黄,口渴,脉数”,则有化热或伤津征象。综合考虑,本病应属少阳夹饮,是否用小柴胡汤五苓散更合适?

关联词条:

  • # 吴逸然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