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肩周炎 刺天宗

浏览:467

时间:2022-01-21


【穴性特点】


天宗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天,指上部;宗,指本,含有中心的意思。


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患者取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天宗穴在岗下窝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位于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有通经活络、理气消肿、肃降肺气的作用。主要治疗肩周炎、肩背痛、肘臂后外侧痛、颊颌肿痛、咳嗽、哮喘、呃逆、乳痈、乳疬等病证。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载有:“天宗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颊颌肿。”唐·王焘《外台秘要方》中记载:“天宗主胸胁支满,抢心咳逆,肩重,肘臂痛不可举。”


现代临床常用天宗来治疗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哮喘、膈肌痉挛、乳腺炎乳腺增生等疾病,效果显著。


【操作技法】


天宗,直刺0.5~1.0寸即可,提插捻转后,患者局部有酸胀感,如接电针仪,针感可传至肩部乃至整个上肢。留针30~40分钟,10~15次为1个疗程。


天宗穴治疗肩周炎、肩背部疼痛时,也常用艾炷灸温针灸艾炷灸每次3~5壮,温针灸每次5~15分钟。


天宗穴亦可用灸疗仪、红外线腧穴照射仪等治疗仪照射。一般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


【诊疗现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露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风”、“肩凝症”等。五旬之人,肝肾渐衰,精血亏虚,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易形成肩周炎肩周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起初肩关节周围微有疼痛,1~2周后,疼痛逐渐加重,肩部酸痛,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开始受限,最后发展成肩关节活动广泛受限。


笔者对现代文献的检索发现,除天宗外、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肩井条口阳陵泉、中平、阿是穴等均能治疗肩周炎,其中天宗肩髃肩髎肩前条口是临床医师治疗肩周炎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


如治周某,男,干部,左侧肩部疼痛1月余。患者1个月前因受寒后出现左侧肩部疼痛、酸重,不能上举和后伸。查:肩关节周围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X线检查示肩关节无异常改变。


诊断为肩周炎,治以通经活络、祛寒止痛。


治疗时取双侧天宗穴。患者坐位,术者站在其背后,以前述之法针刺该穴,患者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肩臂部、肘关节和手指放射。每日针1次。连续治疗5次后,症状消失,左上肢活动自如,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关联词条:

  • # 天宗
  • # 肩周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侯中伟,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