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采制
芒种至小暑间,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炮制:去净杂质及根,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杀虫。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
1.萹蓄能利水通淋,清下焦湿热,为治疗淋病的常用药。若热淋小便淋沥涩痛,常与木通、车前子、栀子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八正散;亦可单用煎汤频服。若血淋,可配小蓟、蒲黄、白茅根等凉血止血药。若为砂淋、石淋,则配金钱草、海金沙等以利尿排石。
2.萹蓄能杀虫,其用途有二:①驱杀蛔虫、蜕虫。《本经》已有“杀三虫”记载。据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卷十一•萹蓄》载,《食疗方》治蛔虫心痛,单用大量萹蓄浓煎汁服之。现常与使君子、乌梅、花椒等同用。对蛲虫引起的肛门瘙痒,可用萹蓄煎汁熏洗肛门。②杀虫止痒,并能清湿热,治疗湿热所致湿疮、疥癣,内服或煎汤外洗。
此外,本品还能清湿热,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药性本草》治热黄,单用一味萹蓄捣汁饮服。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2.《别录》:"疗女子阴蚀。"
3.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4.《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6.《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
7.张寿颐:"萹蓄,《本经》、《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淫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淫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证,尤其专职。"
8.《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