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经方速愈咳嗽案一则

茯苓

浏览:480

时间:2022-03-10

王某某,女,36岁,2009年7月29日晚求诊。诉咽痒咳嗽,频急剧烈,伴极少量清稀白痰,难以咳出,几不能卧已两天。清涕色白量多,咽红不痛,声音嘶哑,舌淡红苔薄白润,因系电话求诊,故脉未之诊。据此,诊为风寒咳嗽,建议煎服小剂量麻黄汤桂枝汤。方药如下:麻黄1g,桂枝3g,杏仁9g,炙甘草5g,白芍9g,生姜15g,大枣6个,1剂。药煎开约五分钟即可,药取清轻上浮,入上焦肺也。


30日上午10时接患者电话:药未煎,是用刚开的水泡服的,服头煎,即津津汗出,咽痒消失,清鼻涕几无,咳嗽程度减轻。因嘱: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百部款冬花前胡。方药剂量如下:桂枝3g,杏仁9g,百部24g,款冬花9g,厚朴6g,前胡9,炙甘草5g,白芍9g,生姜15g,大枣6个,1剂。水煎服,煎开后约再煎15分钟。


今日(8月1日)来电话告知:1剂药后,咳嗽全止,声音亦复。


按:风寒咳嗽,本属小疾,然则,时当盛夏,体温36℃,伴有咽红,一般多以风热治之,至久治不愈者,临床常可见到。若只以西药抗生素点滴之,则咽痒咳嗽历数月而不愈者亦有之,正所谓:“伤风不醒便成痨”是也。此类咳嗽最宜在咽红一症。盖外感咽红,教科书多以热证目之,且列入辨证要点之中,令举世以寒为热,使极轻极浅之小疾,酿成缠绵难愈之顽症,其实,紫为热,红为寒,自古而然,不知始自何时何人,令此据症审因之事颠倒也。此等咳嗽,余经历既多,是以敢剀切言之。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网络转载:本文作者胡不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由四君收集编校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