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赵士魁医案:
马某某,女,25岁,已婚,工人。1970年3月21日诊。前年10月份右腿挫伤,用活血镇痛药,肿痛非但未消,反而导致月经复至、量多,且发展为急性骨髓炎。手术后屡以抗菌素、托里消毒散等续治,病势日渐转剧而来就诊。右腿内侧阴谷穴下,有1×6厘米垂直刀口,口内有O.5×3×1.5厘米之溃槽,其色粉白,脓液清稀、量少、腥臭,创口周围暗红、凹陷,全腿明显萎缩,膝关节弯曲成90度,已半年多不能直伸。近年来腹冷便溏,日行二次,善饥纳少,肌肤枯糙,形体赢瘦,颜面萎黄,畏寒身酸,四末不温。舌暗无苔,脉沉细而迟。证乃脾阳虚衰,便多血亏,肢失润养,邪气久陷。法宜温中止泻,益气泄浊。药用:制附子40克,白术20克,干姜10克,薏仁、败酱各30克,木香10克。水煎,饥则频饮,不拘剂数。溃槽局部敷提毒散,外贴麝香回阳膏,隔日一换,以愈为止。
服上方32剂,纳谷增多,大便日行一次,略成形,脓量多,质转稠,并排出瓜子大死骨三片,余症皆好转。原方去术、姜、香,加黄芪40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附子减半,之后随证加减,继服80余剂,腿复如常。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lt;6gt;:21)
按语:慢性骨髓炎之治,莫不以扶正为主。但扶正之法,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奏效方捷。本例之正虚,乃初病时服活血药太过,引起月经量多,阴血受损,此其一;术后屡服托里消毒散,尽阅其方,连翘、地丁等苦寒之品大量使用(驱邪药超过扶正药将两倍),中气受损,纳少便多,化源乏绝,此其二。基此两因,并据以上见症,而用附、术、姜止泻健脾,木香畅膈开胃,薏仁、败酱逐瘀泄浊。药后中气渐复,纳、化转常,更易益气生血、补骨壮肾之黄芪、狗脊等品续治,终使其气血旺盛,顽疡随之而除。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本案选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