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Tiān Zhú Zǐ

别名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释名

本草考证:本品始载于《图经本草》,附于“南烛”条下,载:“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 人家多植庭除间, 俗谓之南天烛”,并附有“江州南烛”图。本草记载与现今所用天竺子基本一致。但本品在古代长期与杜鹃花科植物南烛(乌饭树) 因名称而混淆,应注意区别。

来源及植物形态

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实。生于湿润山谷、山坡杂林下;或栽培于庭园。产于长江中下游各地。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幼枝黄色。叶互生,集生茎端,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先端渐尖,全缘,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小叶下方及叶柄基部有关节。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多轮,每轮3片,外轮小,内轮大;雄蕊6,花瓣状;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状:果实球形,直径7~9mm。表面黄红色或红紫色,光滑,微具光泽,有时稍凹陷,顶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细果柄或其断痕。果皮质脆易碎,种子两粒,略呈半球形,内面凹下,黄棕色。味酸涩。

采制

果实于11~12月或2月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

性平,味酸、甘。有小毒。

功能主治

敛肺镇咳。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上常与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药配伍,治疗咳嗽、气喘;又可配合天将壳、蜡梅花、生甘草,治疗百日咳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0~25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涂。

按语备注

天竺子选方:
1、治百日咳:南天竹干果实15~25g。水煎调冰糖服。
2、治小儿天哮:经霜天烛子、蜡梅花各15g,水蜒蚰一条。俱预收,临用水煎服。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