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成书背景


依戴原礼序可知,朱丹溪将恩师罗知悌传授的医学理论及经验转述于内侄赵氏,由赵氏笔录而成此书,书成后丹溪赠予其弟子戴原礼,后经再传而至今。由本书成书过程可知,本书主要是对罗知悌医学思想及临证辨证处方经验的总结,从侧面亦体现了朱丹溪个人作为罗知悌关门弟子,对恩师学术思想的继承和把握。



作者简介


罗知悌,宋末元初医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1238~1243年间,卒于1327年。字子敬(一说敬夫),号太无,世称太无先生。罗氏生平较为坎坷,年少时被送入宫中做宦官。后得刘完素门人荆山浮屠传授医术,又旁通张从正、李杲之书,集金代三大医家之长,继承之余又有独到见解,医术日益精湛。还精通词章书画、天文地理,受到宋理宗赵昀的重视。南宋德祐二年(1275),元军入临安,掳走宋恭帝,罗氏作为宦官被迫同行至大都。居于大都三十余年,“以疾得赐外居,闭户绝人事”,尝与《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作者杜本相交。古稀之年才得以回到故乡杭州。晚年传医术于朱丹溪



内容简介


本书分述中风、伤寒、暑病、瘟疫等内科杂病及妇人胎产前后诸疾证治,共五十六门、九十余证。每一病证按证、因、脉、药依次论述。罗氏师从刘完素门人荆山浮屠,尽得刘氏之学,又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说,故其学宗河间而兼采众家之长,每多阐发己验而立新说。其临证制方用药,灵活变通。如治“伤寒”一证,其以九味冲和汤桂枝麻黄二汤。言“遵仲景方法,然变态百端,不能悉举,仔细详之”。又如其论中风,以河间、东垣心火盛而肾水虚立论,再从“虽缘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溯源,认为“虚之所在,气多不贯。一为风所入,肢体于是乎废也”。并根据中风部位确立治疗大法:“中脏者宜下,中腑者宜汗,中经者宜补血以养筋,中血脉者宜养血以通气。”罗氏诊病立方,法随证出,方据法立,井然有序,简明切要,实为临证圭臬。



流传版本


现存清光绪十四年(1888)卓颖抄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校注整理


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雪丹等校注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影响评价


本书不仅对研究丹溪学术渊源颇有参考价值,对中医临床证治亦不无启迪和借鉴作用。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