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囟门下陷,即囟陷。《育婴家秘》说:“因陷者,谓囟门陷下成坑也。”

 

小儿在生后六个月内,前卤微陷,不作病态。若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形瘦皮薄,而见囟门露见者,也非囟陷。若因胎禀不足或久泻慢惊之后,囟门下陷显著,甚至如坑者,则为囟陷。如枕部同时下陷则谓之枕陷,其症尤为严重。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肾阳虚脑髓失充囟陷:小儿囟门显著下陷,或如坑状,面色萎黄,神少气短,形体羸弱,不思饮食,四肢逆冷,或兼便溏,舌质淡白,脉沉缓无力,指纹淡滞。


气液耗损真气下陷囟陷:囟门下陷,甚则如坑,泻痢暴作,或久泻不愈,身热尿频,渴饮水浆,目眶凹陷,形体干瘦,舌红无津,脉沉细数,指纹紫滞。


鉴别分析


肾阳虚脑髓失充囟陷:多见于先天胎禀肾阳虚弱,或病久伤阳,或过用寒凉攻伐之患儿,以致脾肾阳虚脑髓失充,除见囟门低陷外,并见面色㿠白,神气惨淡,气短,食少便溏,四肢不温,甚至枕部也见下陷,舌质淡白,脉沉缓无力,指纹淡滞等阳虚之证。治宜培元固肾,温阳益髓,方用固真汤,并用乌附膏外敷囟门陷处。


气液耗损真气下陷囟陷:多见于病久阴伤,或暴泻伤及气血津液的婴儿,诚如《育婴家秘》所说:“大病之后,津液不足,真气下陷成坑窟。”故并见有目眶凹陷,皮肤干燥灼热,舌红无津,指纹紫滞等症状。宜急扶元气,举陷救津,可选用调元汤加升麻

文献与评述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又有囟陷者,或因泻痢,或小便频数,或曾服用清药以利小便,或本怯气弱,或别病缠绵,皆使脏虚而不能上荣于囟,故令囟陷也。”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