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内经》到《难经》命门观的沿革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350

时间:2021-03-05

 命门之名,凡三见于《内经》。即《素问·阴阳离合论》的:“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灵枢·根结篇》的:“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灵枢·卫气篇》的:“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显然,《内经》所言命门,是指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属的眼睛。


《内经》的目睛命门观,与古代先民的眼睛崇拜有关(如三星堆文化),以生命之门户为命名意向,以聚精藏神为立意基础。唐·王冰注解说:“命门者,藏精光照之所,则两目也。”《灵枢·大惑论》对目之藏精有明确论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眼。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揣而精明也。”显然,五脏六腑对于眼目,是一种精气汇聚奉养和神气集中显露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将眼睛范型化了。因此,《内经》的目睛命门观,无论是形位意义,还是范型意义,都与《难经》以后的命门观不同,还不具备范型之本体的含义。然而,此后命门观的沿革及命门学说的形成,却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难经》命门观较之《内经》命门观有了明显的进步,对有明一代命门学说的形成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难经·三十六难》说:“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这就将《内经》的目睛命门转换为右肾命门。此种概念转换并没有脱离《内经》的学术思想。因为,目睛与两肾都有藏精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注意:肾不仅藏精,而是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样,从目睛命门转换为右肾命门就有了变革基础。此外,目睛为足太阳膀胱经所系,肾为足少阴经所属,二者内外表里相合。于是,将外在生命之门的目睛转换为内在生命之本的右肾,便是顺理成章的了。明·孙一奎在《医旨绪余·右肾水火辨》也指出:“盖太阳乃肾之表,目者宗脉精华所聚,故特以精华之所聚处,而名之为命门也。”


从《内经》命门观到《难经》命门观的概念转换,是一次关于命门形位及作用的学术革命。它将五脏六腑之精对目睛命门的奉养关系,转换为右肾命门五脏六腑之精的蓄藏关系及原气本体。由于肾之藏精与目聚精的意义不同,故右肾命门观与目睛命门观就有了本质的区别。《难经》关于命门为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的论述即是明确界定。所谓神精原气,亦即生气之源,带有根本、本原之义。诚如《难经·八难》所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难经·六十六难》对肾间动气作了说明:“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所以,原气、生气之原、脐下肾间动气,应该是同一个概念,三者的同一性就体现 为一个“原”字。这就有了本体的意谓。而命门又为原气之所系,即是原气之由来,即是由所舍的神精化生为所系的原气,具有比原气更根本的意义。于是,一个包含着人体范型本体性学术思维的概念序列产生了:命门神精——原气(生气之原、肾间动气)——十二经脉、脏腑气机、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内经》到《难经》命门观沿革背景,首先是那一时期的思维习尚,即先秦易学始于太极的本体论思维以及阴阳对举、内卦外卦的程式思维。由目睛命门到右肾命门的概念转换就明显带有此种思维色彩。在这一思维背景下,《难经》作者或许是出于对肾有两脏这一事实的思辨,抑或是出于对脐下腹主动脉搏动感觉的思辨,而作出右肾命门及肾间动气的命门概念转换。但《难经》作者对《内经》理论实质的深刻理解以及提要勾玄的卓越范型意识,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总之,《难经》对《内经》命门概念的转换和重新界定,成为关于人体范型本体结构研究的一个重大学术命题,意义十分深远。

关联词条:

  • # 命门
  • # 《难经》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