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伤寒论》例跋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11

时间:2020-08-27

仲景列出四时温病证型之后,对于冬温只是说明了致病特点,湿温更是没有记述。这是因为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一定是温病中兼有寒的才进行论述。象冬温只与温有关与寒无关,湿温是温兼湿而不是兼寒,按体例都没记述到书里,所以没有这些内容。


至于痓湿暍篇中的湿证,虽由湿邪致病,跟湿温却完全不同。湿温的脉证在《难经》《脉经》中可查,不可与痓湿暍篇中的湿混淆。并且仲景对于湿证已明确的说了与伤寒相似,所以才进行了论述。相似的地方,就在都有体痛症状。痓湿暍篇的开始又说“宜应别论”,说明《伤寒》体例是以寒为主不夹杂他证的,可以说这种体例是很严格的,怎能把这里的湿证当作湿温,勉强的迎合《难经》伤寒有五的说法呢?


再者,文章在讲四温前说: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在讲四温后说:以此冬伤于寒,变为温病,病之传变、方治如说。两段话乍看是相互矛盾(前段说感不即发,后段说感而即发),如果按我的说法来理解就顺理成章了。冬温所以感受邪气没当时发病,也是因为时令寒气的束缚的缘故。《灵枢》、《素问》只有冬伤于寒的温病,而没有冬中于温的温病,也正是把感受温邪后被寒束,隶属在只受寒邪下面的原因。这样说在词语上显得很琐碎含糊,但也要把其中的含义澄清,学习的人一定如此,然后才能对《伤寒例》,以及《病源》、《千金》、《外台》各种对温的说法,才能理解清晰。


原文:仲景列四温脉法外,于冬温则仅举其气,湿温则并无其目者,以仲景书以伤寒名,必温之兼寒者,始论及之。若冬温则但温无寒,湿温则兼湿而非寒,例不得入此书,故不论及。其痓湿暍篇之湿,虽自湿来,要与湿温全不相似。湿温脉证,自在《难经》《脉经》中,不可混指也。且仲景于湿已明云与伤寒相似,故此及之。相似者,谓其体痛也。其篇首又云宜应别论,以明其体例之不杂,可谓严矣,安得以湿当湿温,强配《难经》伤寒有五之言乎?又论文于四温前云,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而于四温后云,以此冬伤于寒,变为温病,病之传变、方治如说。两文骤若牴牾,必如余说方合。盖冬温所以受而不发者,亦以其有正气之寒束之故也。《灵》、《素》止有冬伤于寒之温,而无冬中于温之温,正以后束之寒,统于专受之寒,词虽融浑,而义特引申。学人必知此,而后仲景此文及《病源》、《千金》、《外台》诸言春温者,始一一了然矣。


关联词条:

  • # 伤寒论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