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古人对“胎”的认识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893

时间:2020-09-16

胞宫只有气血运转、灵动清虚才能妙化天成。虚灵之处不可有一点杂物潴留其中,一旦淤留杂物,其气血就会随物裹挟凝聚,出现闭经腹大表现的叫做‘胎’。


可入胞宫的杂物有内外两端。由内而入的都是体内邪气,故郁结而不能成形;由外而入的是感受他气,故可结而成形。内外所感都是经行初净之时邪气乘虚而入造成。反过来说有所成的一定是感受了邪气。


经行后感受男子之精则成人;感受虫蛇异物之精,即成虫蛇异物。到其出生时,都可以验证。自外而感的有这两个。


自内而感的有四种:


一种是气:


性情多怒的妇人,经期郁气乘虚侵入胞宫,血与气互结,出现闭经腹大症状的,医书中称为气胎,治疗上,散其郁气,病证可以消除


一种是液:


素体多痰的妇人,在经期胞宫空虚时,痰乘虚入,则血与痰凝结一处,导致经闭腹大,医书中的痰胎就是这种,治疗上清除痰湿,郁结腹大的病证就会消除。


一种是水:


《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这里的石瘕就是这种,治法与气滞、液停导致的‘胎’证相同,行气利水可以消除。


一种是血:


经期因提举重物,或房劳等导致经血不能畅行,瘀滞胞宫,出现闭经腹大,非常类似真胎的证侯,下其瘀血可以消除。


以上四种都是妇人自身邪气侵入胞宫与血互结而成,与感受外邪治法不同,与积聚病证治法相同。深入学习《病源》中对八瘕的论述和魏之琇 《续案》中的案例,其中的病理、治法就很清楚了。


比较特别的还有《病源》中又有鬼胎之证,说是感受鬼魅之精而成。不过鬼交多在睡梦中,不是真有施泄,怎能与真胎一样?如果鬼魅之物的意图在于吸取人身精气,让人得劳瘵(虚劳证)之证而死,也不是有所施泄,怎能与真胎相同?从现在俗称痰胎为鬼胎推断,怀疑《病源》所说的鬼,也是指体内邪气导致而已!


能够分辨清楚这五种不同,才能应用不同方法去治疗。如把‘胎’证都当作鬼崇而致,统一的用安镇一类的药物去治疗,多无疗效。唉!学医不精就难免让得病的妇人受不白之冤,有仁人之心的医生怎可不深究这些道理呢?


出自《研经言》


原文:胞宫血气之生,源有灵机,故有化机,不可有一物入留其中,有之则血气随物而裹,即令经闭腹大,谓之胎也。第其入留之物,有内外之别。由内入留者,本气所结,故无所成;由外入留者,他气所感,故有所成。二者皆于经行初净得之,有所成者,必如其所感。当经行后,感男子之精,即成为人;感虫蛇异物之精,即成为虫蛇异物。至其生时,皆有可验。此自外入留者二也。其自内入留者四∶一为气。多怒之妇,当其经行胞净,气乘虚入,则血与气结,令人经闭腹大,方书谓之气胎,治之下其气而消;一为液。多痰之妇,当其经行胞净,痰乘虚入,则血与痰结,令人经闭腹大,方书谓之痰胎,治之下其痰而消;一为水。《灵枢》谓之石瘕,与气、液二胎同法,治之下其水而消;一为血。当经行时,或因举重,或因犯房,致经事不卒,血瘀胞宫,亦令人经闭腹大,绝似真胎,治之下其血而消。以上四者,系妇人本气所结,法与感异,而与积聚同。细考《病源》八瘕及魏之琇 《续案》,自知其故。


《病源》又有鬼胎,云是精魅入藏所致。然鬼交多在梦寐,非真有施泄,焉得似胎?若精物意在吸取人精,令人瘵死,亦非有所施泄,焉得似胎?以今俗称痰胎为鬼胎推之,疑《病源》所云鬼者,亦对人言之耳!但须分别此五者,方能各尽其法,如概予以统同之号,即概施以安镇之药,多不效也。嗟乎!医学不明,难免闺门不白之冤,仁者可不究诸!


注:限于历史条件,古人把妇人小腹膨大类的疾病多视为“胎”。同时也已经认识到,此“胎”并非都是胎儿。真胎当养护,假胎则需治疗。现代的化验以及影像学检查,中医完全可以做为四诊的延伸加以利用,真假胎也就可以非常清楚的进行区分。至于对假胎(真病)的治疗,中医沿袭的传统治疗方法,依旧有很大优势,至少目前还不能被取代,故此我们还要努力继承发扬。


关联词条:

  • # 《研经言》
  • # 莫枚士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