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杜雨茂:脉证不符焉能随意取舍

四君人参

浏览:179

时间:2020-09-15

临床上常可见有些中医在病人的病情出现脉证不符的情况下,便不求甚解,草率用药,疗效自多渺茫,误人时亦难免,而窃不自责,以深究其因,反为自己过失辩解,谓之脉证有取舍之理,而自圆其说,自欺欺人。殊不知舍证从脉、舍脉从证在《内经》中即有明训,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其舍去的又当是“证”或“脉”的假象与某一个侧面,故就其实质来说,真正的舍脉或舍证是不存在的,焉能随意取舍!


临床上脉证不符,往往是病情复杂之表现。如病人症见腹部胀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此虽脉不符证,然燥结实热之邪阻滞于里,血行不畅则脉迟;燥热内盛而灼阴,血脉不充则脉细。故迟细之脉与实热内结胃肠之证在表面上似相异而实质上却相符,仔细分析,反能对病机有更深之认识,故似当舍脉实又未舍。又如外感热病,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却滑数。此又证不符脉,然此证却正是由于热邪内伏。阻遏阳气不能外达,且格阴于外,而为厥深热亦深之热厥证,若贸然舍证则 何以知其内热盛极之程度。可见,脉证有时确有不符,但病机上不乏一致之处,如能深入分析,则脉与证反能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达到对病机的认识更加深刻。故久患肺痨、吐衄之人,不幸罹患风寒,外虽现寒热头痛、遍身酸楚之表证,但脉有时却常见沉细而数之象,从斯不符证之脉,当知患者虽感风寒于外,尚兼阴血亏虚于内,且时有动血之虞,故立法遣药施治,当权衡标本,用辛而微温之品微散风寒,待表证解除,再继以甘寒养阴。或在辛温解表的同时,适当佐以甘寒之品。


若如庸碌之辈,一见脉证不符,便莽然附会舍脉从证,竟套用辛温发散以驱风寒外感之成法,表邪若祛是为侥幸,动血发痉岂能苟免!若痰饮咳喘之病人,脉不弦滑而细弱,化痰蠲饮之外,当不忘健脾益气;五心烦热,阴虚而盗汗,脉不细数反见沉微,此寓有肾阳亦不充之机,滋阴敛汗之外,又当引火归元。此虽皆脉证不符,若不悉心审谛,而随便取舍。何以知病情之错综、病机之复杂!又咯血、吐血崩漏之病人,脉不沉细反见滑数,是为血络不宁,欲将奔迫妄行之兆;肝肾阴亏日久,肝阳上亢眩晕,脉不见细弦而沉,反见洪大有力,又为中风将作之征。此虽又脉证不符,然脉证相参,又可判吉凶,知预后,焉敢随意取舍!故临证之际,若遇脉证不符者,应细析其异,明辨其病因病机,审似是于渺茫之中,察细微于秋毫之末,切不可草率从事,竟随意予以取舍,轻则贻误病机,重则危及生命,可不慎乎!

关联词条:

  • # 切诊
  • # 切脉
  • # 杜雨茂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