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学者谈临床——初学中医者怎样快速出名
常有网友和我谈及,学医数年了,由于年轻,患者不太信任,所以患者不算多。又有人说,中医是“老来香”,只有等到年龄大了才行,这就好象俗语说的“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须要时间。——这话也对,试想哪一个学医人不是这样过来的?
可事情也不尽然,有句话叫事在人为。那么怎么样就能快速取得周围群众的信任,让找你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一:你要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是中医基础的东西要学好(至于内容我就不讲了)。这就象是盖高楼打地基,地基不打好,楼总是要歪或倒的。虽然有不少的老医生并不按部就班的去诊断和处方,但不等于他们学习时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就象你去瞻仰一座高楼,你只看到了上面华丽的楼层,没看到地基,因为地基已经埋到土层下面去了。
二: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要懂点西医的术语和诊断,以便你在临床治病时能够中西医汇通(参考)。因为现在的病人大多都是先到医院去诊疗,没有治好才来找你,往往带来了一大串的西医诊断病名。这时你要知道西医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中医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否则你就会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也象看的笑话一样:老鼠学狗叫,能吓跑猫,懂点“外语”总是有好处的,不要总标榜自己是纯中医。
三:你手里要有几个真正管事的“好处方”。只要对证,用上就能八九不离十的有效或痊愈。当然这样的处方是越多越好,如果不能做到,有那么三个五个十个八个也就满够用,东北人有句话“贪多嚼不烂”。
这个听着象有点难,实则易做到:一是你学医数年,搜集的处方,或秘方验方肯定也不少,二是论坛上的讲师也都在无私的“倾囊相送”,所以就我们论坛而言,这里的秘方验方已经不少。更何况“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古今名家的处方秘验,只要你能参透几个,就能一生受用。
这一条是必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意思了。
四:要选好突破口,军事上也叫“打好第一枪”。学医数年,初入临床,所谓“读书三年,以为天下无病可治”。往往跃跃欲试,想着能治一个疑难大病,一举成名。虽然这也不是不可能,但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却不会都有这么好的运气。要知道,自己的翅膀还没硬,周围的群众对你还没有那么信任,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小病”治起。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的选你有把握的病种大肆宣传和施治。
关于这一条,我可以多写一点,主要从我的《杏林集叶》说起:书中的前胡止嗽汤治上呼吸道感染遗留的咳嗽,全蝎红花汤治剧烈疼痛的坐骨神经痛,崩漏验方治妇科功血,琥珀散治痛经,完带汤加减治白带,加味天水散治婴幼儿腹泻……。都是我几十年屡试屡验的,有时甚至能和患者夸口说服至几剂可愈。
我从东北回来,在县城里一直没有“行医”。前年回到县城开诊所,本以为凭我的年龄,只要往这一坐就可以了,可人家也并不“买账” ,所以也就只能从头做起。我的“文章”也就从前胡止嗽汤开始,有人问我,你专治什么病?宣传就说专治各种“咳嗽”。我为什么选这个做“突破口”呢?就是因为这种病最多,西医药效果不好,往往发热退后,遗留咳嗽长久不愈,点滴打了十几天,钱也花了二三千元了,也不见明显效果,尤其是小儿患者,家长都是十分着急,开始都是抱着试试看的目的,谁知一试就好,论花钱连以前的零头都没有,于是就肃然起敬,经常就有问您还能治什么病?或家人或亲朋有什么病能不能治,就这样,有二年的时间就行了。
有江苏的一位网友,他本是一西医,不懂中医,自己开诊所,主要是儿科病多,以打点滴为主,买了书后,和我探讨,后来他说主要就用我书中的三个方:前胡止嗽汤,加味天水散,乙字方。粗加工后,预先包成,每天都能卖几十包。
所以我说,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和自己掌握的有效“武器”,选好自己的“突破口”,不要一开始就把精力放到研究疑难病上。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成名不难,选好开端。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郭永来,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