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丹书》的功法养生
1、水潮除后患法
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面骸调畅,诸病不生,此除后患之功也。
☑注:
"赤龙搅天池"、"清水灌灵根"其实是同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作用巨大,一方面简便易行,任何时间都可以做;更重要的是,咽下唾液能加强人体五脏的功能,所以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2、起火得长安法
子午二时内外视,应闭息升身,则肾中之火生矣,火为水中之金,烹而炼之,立可成丹。且百脉通融,五脏无滞,四肢康健,而三化聚也。
3、梦失封金柜法
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每寤寐之时,心要凝息定气,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变然,复以两手搓肋腹五七次,左右摇肩三两回,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正屈足侧卧,永无走无泄矣。
4、形衰守玉关法
形容枯槁,切须守炉。炉者丹田也,丹田者肾前脐后也,若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勿怠,而又运用于周天之火,自然生精生气生神,变衰颜如童子。若壮健行之,收效甚速。
5、鼓呵消积滞法
有因食积者,有因气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滞为妙。凡有此等,便当升身闭息,往来鼓腹,俟其气满缓缓呵出,怡然运五、七次,即时通快。常用此法,不止除病散气,若无病行之,自然真气增益,寿域可跻。
6、兜礼治伤寒法
元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须端坐闭息,兜起外肾,头如礼拜,屈折至地,运用真气得胜涤时,可六、七次,汗出自愈。
7、叩齿牙无疾法
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通,则气自固,早蛀不生,风邪消散。设或以病齿难叩,但以舌隐恬于牙根之间,用柔制刚,真气透骨,其蛀自除。
8、观升鬓不斑法
人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虚血散而鬃斑。以子午二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含光,中黄内顾,追摄两气,自尾闾夹脊升上泥丸,降下重楼,返还元海,憩息少时,自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9、运睛除眼害法
虚静趺坐,凝息升身,双目轮转十二数,紧闭即开,大睁逐气,每夜行五、七次,瘴翳自散,光明倍常。
10、掩耳去头旋法
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正头痛,或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摇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风散邪去。
11、托踏应无病法
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实地,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康健,饮食消融。
12、搓涂自驻颜法
颜色憔悴,良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清早静坐,神气充溢,自内而外,两手搓面五七次,复漱津涂面,搓佛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貌悦泽,大过寻常。
13、闭摩通滞气法
气滞则痛,血凝则肿,治须闭息,以左右手摩滞处四十九次,复左右多以津涂之,不过五七次,气自消散。
14、凝抱固丹田法
凝息抱脐,子午无间,动澈浮沉,湛然进退,旬日之间,下进五谷之精,真气自生,百日之功,上尽九重之蠹,暗涤垢赋,饥渴不患,寒暑不侵,驻颜还少。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