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易水学派巨著《济生拔萃》史略
《济生拔萃》元,杜思敬。1315年刊,包括金元医家的着作十八种,是医书中最早的汇刻丛书。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志》载有全目:《针经节要》、《洁古云岐针法》、《针经摘英》、《云岐子脉法》、《洁古珍珠囊》、《医学发明》、《脾胃论》、《洁古家珍》、《此事难知》、《医垒元戎》、《阴证略例》、《伤寒保命集类要》、《癍论萃英》、《保婴集》、《兰室秘藏》、《活法圆机》、《卫生宝鉴》、《杂方》。清末随皕宋楼藏书流往日本,《济生拔萃》一书也为日本静嘉堂所藏,国内全本已不见。
皕宋楼,建于光绪七年,与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海源阁”、浙江杭州“八千卷楼”并称为“四大藏书楼”,藏书达15万卷。“皕”为双百,意谓内藏宋刻本有200种之多,书楼历史不足30年。楼主陆心源,1834-1894年,太平天国战乱之后,故家藏书纷纷散出,陆心源低价搜罗,1882年《皕宋楼藏书志》撰成时已达15万卷,远超天一阁,1894年陆心源卒,遗命诸子完整保管藏书,不要散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在陆心源卒后的十三年,实业失败资金亏损,于1907年以12万大洋将整楼藏书4千部20万卷4万4千多册全部售与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待得消息传出,中国文化遗藏中的一块无价瑰宝被12万大洋轻松买走,中国藏书界、整个学术界极为震撼。
静嘉堂,位于东京,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震后引起火灾,城内的大部分文库均遭火灾波及,大量文献资料化为乌有,惟独静嘉堂文库免遭火劫,皕宋楼藏书东渡得以保全至今。收购陆氏藏书之前,其库藏只有30000余卷,皕宋楼宋元旧刻220多种的入库,使静嘉堂一夜崛起,成为举世皆知的大藏书楼。此后数十年间又在中国购买诸多古籍,仅1928一年,长泽规矩也一人就为静嘉堂文库买入各种汉籍349。北京图书馆方面获知这一事情后,长泽被作为善本外流的主要监视对象受到关注,甚至北京图书馆就专门委派人员,在长泽购书旅程的杭州、南京、苏州等沿线,一路抢先地在前,严防好书落入长泽之手,但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仍然不无收获的在苏州意外廉价地买到了在日本极为罕见的金陵小字本《本草纲目》,以及日本复刻宋刊本《千金方》等。
关于《济生拔萃》,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民国出版大家张元济,张元济先生一生笃信西医,他七十一岁那年在给一位青年学子的信中说:“四十余年,有病绝不服中药。所以能偷生至今者,西医西药之故也。”1936年11月,蔡元培病重,张力排众议,改请西医专家诊治,老友终于得以转危为安。尽管如此,他对中国古代医书并不排斥,对孤本、罕本全力收罗,悉心整理,印行流通。这本元刊《济生拔萃》从购藏、配补到影印出版,张元济付出了很大努力。张元济购书、藏书,目的在于印书和流布古籍,他曾感慨地写道:“吾辈生当斯世,他事无可为,惟保存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能使古书多流传一部,即于保存上多一分效力,吾辈炳烛余光,能有几时,不能不努力为之也。”
1911年,张元济在北京琉璃厂翰文斋见到元刊《济生拔萃方》一部,但有缺卷,且卷数悉被书贾剜削,虽然如此,国内却是唯一较完整的一部,归商务印书馆藏,1928年,他以中华学艺社名誉社员名义赴日本访书,从日本公私藏家借影回一批国内早已失传的珍本古籍。在东京静嘉堂文库,他见到了陆氏皕宋楼原藏《济生拔萃》全帙,并留下很深印象,只是拟借印的书较多,此书未列入照影计划。1934年,他与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商定辑印《丛书集成初编》,以实用和罕见为标准,选定丛书一百种,其中就有《济生拔萃》,涵芬楼藏《济生拔萃》有缺卷,于是向静嘉堂求助。1935年3月8日,张元济致函静嘉堂文库长诸桥辙次:
诸桥先生大鉴:久疏笺敬,恒切翘思,春气始和,伏维起居休鬯为颂。弟日事丹黄,藉以娱老。前托长泽规矩也先生代商,拟借静嘉堂藏残宋《周益公集》及元刊《东京梦华录》两书影印,昨得长泽先生函,知承鼎诺, 欣喜过望,即复函请其转邀技师趋前摄影。抑尚有请者,敝馆藏有元刊《济生拔萃》,与静嘉堂藏本相同,惟缺去《针经节要》、《洁古云岐针法》、《洁古家珍》、《保婴集》四种,在敝国公私藏家均无可借补,不得已再为无厌之请。如蒙慨允,同时付影,则拜贶弥厚,感荷无既。专此肃恳布谢。敬颂台祺。二十四年三月八日。
商借事宜颇为曲折,几经辗转,半年后静嘉堂方面才允诺。《丛书集成》出书后,张元济主持复选其中元明佳椠孤本十种,仿原式影印,编成《元明善本丛书》。第一种即《济生拔萃》,1938年3月出版,线装十册。这部由张元济亲手购藏、配补、印行的罕见古医书,终于化身千百,流传于世。
其中《针经节要》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洁古云岐针法》洁古则为张元素,云岐子是张元素的儿子张璧,《济生拔萃》这套书的作者不是张元素,就是李东垣,张璧,王好古,罗天益,杜思敬,此外就是不知姓名的著者,都是易水学派的知名人物,这套书可以说是汇集了金元时期张元素一派的大成,值得重视。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