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柯雪帆:仲景药物剂量的折算

求道

浏览:556

时间:2023-05-02

柯雪帆教授认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如有根据临床常用量估计的,有根据某种药物单位体积的比里推算的,有根据古代货币、嘉量核算的。各种说法都是采用了间接的方法来考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虽然有一定根据,但都不太精确。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伤寒论》与《金匮要路》中的药物剂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柯雪帆教授认为要弄清剂量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考古发现,直接用当时的衡器进行核算。经过考证,认为用“权”作为称量的依据北较可靠。通过对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的考证认为:




该权是汉灵帝刘宏时期(时间上与张仲景为同年代)的中央政府为统一全国衡器而颁布的标准铜权;同时,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考证,汉承秦制,大量出土的秦汉铜、铁权证明秦汉衡制每斤在250g左右据此折算每斤合249.7g,即东汉的1斤应折合为250g;1两折合为15.625g。东汉的容量问题,各方面所测得的数据比较接近。


现藏在上海博物馆的商鞅铜方升,其容量为200ml,东汉“元初大司农铜斗”容量为1970ml,现藏南京博物院东汉“永平大司农铜合”容量为20ml。据此,东汉1升为200ml这是可以基本肯定。



柯雪帆教授通过史料、实物核算出数据后仍不满足,认为所得结果必须接受医药科学实践的验证。从临床来看如果按1两=15.625g、1升=200ml换算,仲景方药与水的比例是适当的,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是适当的;某些药物的一日用量比目前临床常用量大3~4倍,但是这些药物的一次服用量却与常用量近似或略高;一张方剂中所有药物的总量与常用量近似,但有些药物的用量比常用量大10倍左右,如炙甘草汤中的生地黄用1斤(250g),小柴胡汤中的柴胡用半斤(125g),而恰恰是这些药物近年来的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所证明,用大剂量时有明显疗效。


根据从度量衡史以及临床的双重考证,柯雪帆教授最后确认《伤寒论》和《金匱要路》的药物剂量问题应按:


1斤=250g,


1两=15.625g(或缩简为15.6g),


1升=200ml


这一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被编入第6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伤塞论选读》中。

关联词条:

  • # 伤寒论
  • # 经方
  • # 柯雪帆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版权归原作者。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