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中医学的固有特点与现代发展研究(李恩)

求道

浏览:181

时间:2022-01-13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和人口谱的变化,向我们提出了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问题。这就使医学界不得不来一个回头看,对中医和西医的优缺点做一个比较研究。此时,大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西方医学所追求的方向恰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但中医学也有不足之处,问题是中医学如何吸取现代医学的长处,丰富和发展自己,本着“衷中参西”的思想,抓住时代的机遇,在未来医学发展中,独领风骚,焕发青春,对人类做出贡献。

中医学的形成和特点

回顾医学发展的历史,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它的医学模式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它实际上先于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思想。它的思维方式,是哲学思想,是形象思维。它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直觉领悟、“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这就形成了以下中医固有的特点。
整体性:认识疾病,面对“病人”而不是“病”,从整体来认识病,形成了身心统一的整体观。
辩证性:在诊断上“以外揣内”;在治疗上是针对个体。因此,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治法,形成了辨证施治的治疗观。
统一性:把人看作是自然和社会中的人,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社会的合一,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中医学研究的难点

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差距,中医学的特点又造成了以下的研究难点。
民族性:中医学是作为东方文化的特点而保存下来的,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要发展但又不能完全西化。由于它的民族性和政策性,因而如何做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就是大问题。
医哲交融的歧义性:哲学的引入丰富了中医学的表述语言,但也把哲学的含义带进了医学,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心主神明”、“元气”和“气化”等。中医藏象学说更是明显的例子,它既包括了实质解剖学,又包含功能学和哲学的臆测内容,造成了人们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产生了歧义性。
中医的整体性与还原论分析法研究的矛盾性:中医重视整体和七情在致病中的作用,而还原论分析法,很难反映整体调节的动态变化。如何确定能反映心理、社会因素等客观化与标准化的指标,不仅是中医学研究的难点,也是现代医学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解决的问题。

中医在发展中要兼顾的几个关系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的功能是整体功能的一种体现,而此种功能的体现只有在整体条件下才能实现。因此,在中医学的研究中,其宏观要与现代医学整体一致,其微观要向现代医学的分子生物学方面发展,以此求得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遗传和变异的不断交互作用,促使了生物不断进化和发展。现在,生物学虽然已发展到基因水平,但也离不开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中医研究,既要研究“外感六淫”,更要研究“内伤七情”。如“五脏与五志”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因素致病将更加突出。
客观指标与病人主诉症的关系:在科研上,对病人的主观感觉描述,不能做科研指标,这与中医的辨证又产生了矛盾。病人作为患病的主体,其主诉直接反映了病人的状态,应当作为诊治的主要依据,问题是怎样标准化、规范化。因而,如何把仪器和化验诊断与病人主观主诉症结合起来,也是中西医结合以病人为主体研究的。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上述谈到,以还原论分析法研究整体有一定的矛盾性或局限性,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如何做到二者的统一?应采用“综合———分析———综合”法进行。所谓“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是指从整体出发,去指导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又回到整体,正确地评价所得的分析结果。正如一位西方医学家所说的:“西医所用有局限性的分析方法已告过时,未来医学的发展将依赖于综合地对待医学实践和综合地对待医学科学。许多医学上今天看来是令人迷惑和无法解释的现象,在将来,当人们对科学有较广泛地了解时,便会获得合理的解释。”


疾病谱和人口谱的变化赋予未来中医学的任务

代谢性疾病与中医药的整体调节:随着医学的进步,抗生素的发现和预防接种的推广,一些已经明确病因的传染性疾病已被降伏。但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代谢性疾病和遗传缺陷性疾病则上升为主要矛盾,如糖尿病、肿瘤。在有的地区先天性畸形已成为新生儿的首要疾病。上述这些现代疾病的防治,不象传染性疾病那样,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必须进行整体代谢功能的调节。中医药的应用,特别是“还药于食”的中药将发挥重要作用,还有气功、太极拳等体育疗法也将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上,中医药有着明显的优势,大有可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中医保健:到本世纪末我国和许多国家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人的保健将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使其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与人体第三状态: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患于未然。现代医学认为人有三种状态:各种生理功能正常称之为第一状态;某一组织器官出现病变则叫作第二状态;而处于两种状态之间的情况被称为第三状态。所谓第三状态,是临床各项检查没有异常发现,而病人却自述有各种各样不舒服的自我感觉,即“有症无病”。人体处于第三状态时,如不加以注意,就有可能向第二状态转化。此种状态需要从饮食、睡眠、心理、工作和锻炼等各方面加以调整,对严重者,中医则可以“辨证施治”,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防止其向第二状态转化。
“内病外治”法将得到发展:现代医药学开辟和发展了第三条给药途径———透皮吸收。根据不同的药物加入不同的透皮吸收剂,取得了与口服或注射的同等效果。而中医根据“有诸内必行于外”和药物归经及其所络属脏腑的理论,采用“内病外治”。实验证明:这些药物的穴位给药,其效果远大于非穴位给药,这是单从透皮吸收不能解释的。如今“内病外治”的疗法很多,除针灸、穴位给药外,尚有多种物理疗法和外用含有中药的保健品。这些“内病外治”疗法机理的阐明,有待于经络实质的深入研究。

关联词条:

  • # 中医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网络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