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孟景春,男,1922年7月生,江苏张家港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7年毕业于江苏中医进修学校,曾任江苏省及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内经研究会主任委员,第一批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卫生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评为江苏省名中医。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


一、编写第一部统编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内经讲义》《中医学概论》


孟景春作为全国第二批中医院校师资培训班授课老师,参与构建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在没有全国统编教材的情况下,他编写了《内经辑要》(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在此基础上又编写了第一部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内经讲义》及教学用书《内经教学参考资料》。其中《内经讲义》成为后来全国统编教材《内经》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母本,是中医高等教育教材编写的里程碑,为今后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创了新局面。为遵照西学中的指示,孟景春编写了第一部西学中教材《中医学概论》。该书1958年9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海内外总计发行超过100万册。1987年,《中医学概论》获得了江苏省科学大会奖。该书是高等医学院校西学中的第一本较完备的教材,对于中医学知识的普及和走向世界影响深远。


二、开创中医养生康复学科


孟景春于上世纪80年代首先向国家提议创设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并主编了《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教材。在南京中医学院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医养生康复学科,组建了中医养生康复教研室,使南京中医学院成为第一批培养养生康复专业学生的本科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养生康复专业人才,对今天全民养生保健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他的带领下,经多年努力,学校已具备完整的养生康复专业的人才梯队,并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此后,由孟景春担当健康养生顾问,学校又先后创建了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健康产业园、健康养生工程中心和丰盛健康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悬壶济世,宅心仁厚


孟景春中医临床工作从不间断,且疗效卓著,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如今虽年逾90,仍每周三个半天门诊,每次门诊量达40人次,特别擅长脾胃病、妇科病等疑难杂症的诊治。他用药轻灵,顾护脾胃,注重经络辨证贯穿于临证始终。从医70年,孟景春始终将医德放在第一位,他常说,“医为仁术,用以济世活人,不能以术求利。”他学生的挂号费都已涨至100元甚至更高,他仍坚持初诊40元,复诊30元。对经济困难的病患,他还多次解囊相助。


四、笔耕不辍,教书育人


中医教育界一直流传着南京中医学院有“二孟”之说,孟景春长期躬身教学,为课堂教学做示范,为全国中医院校培养输送了优秀师资。他先后主编34部教材、专著、译著(古译今)。公开发表医学论文90余篇、科普杂文200余篇,总计逾700万字,为弘扬中医文化、普及中医知识做出巨大贡献。


五、捐资助学,甘为人梯


孟景春只知奉献,不图回报。从20世纪80年代,他就用自己的收入资助贫困学子。2008年,他一次性捐资20万元设立“中医树人奖”,资助学习上进的中医学子。同年,孟景春又出资5万元资助该校本科生孙龙创业。2013年孟景春倾其所有,捐赠毕生积蓄50万元,设立“中医励耘奖”,用于奖励校各附属医院的带教老师。2011年,他不顾89岁高龄,率先垂范,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教师,呕心沥血,培育传人。

年历

孟景春,1922年生,男,教授,江苏省张家港市人。18岁随丁甘仁先生门人汤礼门学习中医内外科。4载期满,回乡里行医。1955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结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医经教研室副主任,中医系副主任、主任,基础部主任;曾任江苏省及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江苏省《内经》研究会主任;《江苏中医》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常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学院无锡市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临床以"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的论点为指导,善治疑难杂证,对于脾胃范畴的疾病有较深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内经〉辑要》、《〈内经〉讲义》、《〈黄帝内经·素问〉译释》、《〈黄帝内经·灵枢〉译释》、《〈难经〉译释》、《中医学概论》(三版修订)、《疑难病案百例选》、《中医学导论》、《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等。其中《素问》、《灵枢》《难经》译释本,均被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翻译出版,《中医学概论》被台湾医学界列为高等中医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由知音出版社出版。此外,还点校了医籍名著《慎斋遗书》、《杂病源》、《慎疾刍言》。1989年南京中医学院增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任该专业顾问后,又从事养生理论、方法的研究,近年来除编著《中医养生康复概论》外,还主编《中医养生丛书》,全书分为十个分册,约一百万字。先后于国内期刊(医药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 荨麻疹两案
    荨麻疹(一)孙X X,女,29岁,教师。初诊:2009年10月11日遍身痒,痒时皮肤㾦癗,遇热而作。故好发于夜晚睡眠,稍覆棉被,热则发,但受凉又复凛凛恶寒,纳谷尚佳,大便亦调,症延半年,症属营卫不和,...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15

    0

  • 梅核气案
    李X X,女,40岁,职工。初诊:2009年4月19日脘部疼痛,食后作胀,大便形细,但便时不爽,日行一次。喉间时或梗阻不适。肝郁犯于肺胃,气机升降失司,治拟疏肝和胃,健脾助运。紫苏梗10g,制香附1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71

    0

  • 干燥综合征二案
    干燥综合征(一)洪X X,男,26岁,工人。初诊:2009年2月1日自去年10月起,自觉眼干、鼻干、口干、唇干,经X X医院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但服药多次,无效后转中医治疗,多次服养阴生津剂,不仅无...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21

    0

  • 背部寒冷症二案
    背部寒冷症(一)徐X X,女,38岁,家庭妇女。初诊:2009年7月13日背部寒冷,已有2年,至冬季更甚,平时动则易汗,汗出背部较多,汗出后背寒更为明显,刻诊,面色少华,纳谷不香,大便时溏,日行2〜3...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56

    0

  • 产后乳少症二案
    产后乳少症(一)汪XX,女,30岁,营业员。初诊:2007年9月15日产后1周,乳汁少,乳房无胀痛,兼有腰酸,活动后即缓、纳谷尚佳,脉细软。产后气血两虚,经络失疏,治拟补气养血,和血通络。炙黄芪30g...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68

    0

  • 小儿多动症二案
    小儿多动症(一)秦X X,男,6岁。初诊:2008年11月23日平时好动,夜寐欠安,醒后喜哭,纳谷可,大便每天一行,舌质略红、苔薄黄、脉象细弦。肝阴不足、肝阳亢旺,扰及心神。治拟养肝以潜阳,养心以安神...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64

    0

  • 闭经二案
    闭经(一)陆X X,女,20岁,学生。初诊:2005年5月10日闭经3个月,形体较瘦,面黄少华,纳谷差,大便常溏,日行1〜2次,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两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10

    0

  • 萎缩性胃炎二案
    萎缩性胃炎(一)龚X X,男,48岁,教师。初诊:2007年7月8日胃脘胀,隐隐作痛,纳谷不思,食后胀满更甚,如是已有10年余。经多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并伴肠上皮化生,Hp(+)。西医用三...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48

    0

  • 西瓜霜简介
    西瓜霜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味喉科良药,它的制法,一般都是根据疡医大全的;而我现在所介绍的,与它不同(系得之一位有三十余年经验的中药技师熊君),经过数年来的临床使用,功效颇为显著,爰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1...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35

    0

  • 略论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1.初起实证居多,不宜用补从肝炎的传统认识,其邪大多不离湿热。但要分辨湿与热的轻重。从众多肝炎的治验者来看,初起时大多不用补药。故有人明确提出治肝炎“用补勿过早”。因实热之邪,其为患,易见身困而乏力,...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34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