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小儿诸证补遗》,明代张昶著,1卷,以“问对”形式,详阐小儿胎寒胎热等常见病证之主症、病源、治法、方药,凡15种。书中辑入小儿春令肝胆证等脏腑病证5类,以阐明小儿脏腑经络辨证之纲要;书首列有观气色、验指纹、定脉法之图、歌,以强调小儿诊病之要领;书末附有“小儿引经诸药歌”、“小儿外治诸效方”,以突出小儿治疗用药之特色。全书探究病源深刻,理、法、方、药精详,尤其是治法用药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可供后人临证借鉴。

张氏治疗小儿诸证,用药剂型灵活多变,汤、丸、散、膏随证择用。其中对小儿脏腑虚弱、证情较缓者,尤其善用丸药,取其“丸者缓也”之义。此外,张氏十分讲究丸药送服之方法,藉此以助药性之发挥,从而提高疗效。以张氏治疗小儿肾经有伤之证为例,补益真元,制肾家伏火,用四制黄柏丸,食远茶下;保固真元,填精补髓,用三才丸,空心酒下;清心明目,用一老丸或五行丸,空心服;固肾涩精,用固精丸,空心盐酒下。诸如此类,书中各证皆可列举,由此可见,张氏择药服法用心之良苦。

张氏治疗小儿诸证,注重内外同治,以求速效。小儿生机蓬勃,为纯阳之体,且病因单纯。患病之后,若能及时护理治疗,恢复较速。张氏治疗小儿众多病症,除了内治之外,大多辅以熏洗、热熨、涂敷、膏贴等外治之法。如治疗脾胃大寒腹痛,先用炒盐包热熨法,再服健脾温中之汤剂;治疗口噤湿热甚者,外用田螺捣烂敷脐中,内服人参石连散;治疗木肾疝痛,内服天台乌药小茴香等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之品,外用硫黄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末细,大蒜捣烂捶药成膏敷囊上,荷叶包之;治疗痘痈,内服治风药,外贴紫金膏等。其目的在于及时驱除病因,以奏速效。

张氏论治小儿诸证,先以脏腑经络辨证为纲,继则根据脏腑虚实寒热,分别确定补泄温凉之大法,投以相应方药而治之,此为常法。又鉴于小儿疾病变化多端,容易传变,故张氏诊治小儿诸证,善于灵机应变,而不拘泥于常法。如以小儿痘症为例,张氏认为小儿痘候,以脾为主。其病在表,宜当汗之;其病在里,宜当下之。故痘候以解表和中为正法。然而张氏认为痘症多端,故根据痘疮颜色黑与红,痘陷、痘出、痘不收等状况,以及痘疮部位,及患者伴有或惊搐、或谵狂、或气极喘满、或口渴便秘、或吐逆恶心等兼证,分别辨为土胜克水、气虚血弱、心热、肺热、肝热、大肠积热等证,而投以益气、养血、清心火、清肺热、清肝热、泻大肠热等不同方药,分别治之。循常法而善机变,此乃张氏治疗小儿诸证之要法。

本书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崇祯九年抄本整理。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