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鸠占鹊巢的习惯性流产

四君人参

浏览:597

时间:2020-08-26

妇人坠胎或小产后,下次受孕,仍如期而坠,或屡孕屡坠,达三次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祖国医学称之为“滑胎”,是妇女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本病直接关系着胎儿的安危和影响着孕妇的健康。


滑胎的论治因人而异。导致滑胎的原因颇多,有虚实之分。“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虚证多缘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胎失所养所致;实证多由冲任不通,瘀血阻滞胞宫,胎儿无容身之地所致。胎孕的形成主要靠母体先天的肾气,而胎儿长育则在于母体后天之脾胃生化的气血。虚证滑胎比较常见,关于其治疗无非是“虚则补之”、“陷则举之”等法,具体方法有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及补脾升陷等;使冲任气充有力、固摄有权,则胎有所载、胎有所养,最终瓜熟蒂落。


实证滑胎主要由瘀血阻滞冲任及胞宫,鸠占鹊巢所致。胞宫是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地方,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子宫“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如果各种原因导致瘀血阻滞冲任,瘀血占据孕育胎儿的地方,胎儿无处给养,流产随之发生;若瘀血的病因不能去除,流产会就反复发生(滑胎)。《诸病源候论》曾指出,“若搏于血,则血涩壅,亦令月水不利,断绝不通”,胎孕难成。


治病必求其本,治疗瘀血所致滑胎以化瘀安胎为主法,瘀血去则胎安。临证常以少腹逐瘀汤加减;视其病因,伴气虚者配合四君子汤,伴血虚者配合四物汤瘀血化热者配合凉血之剂,伴脾肾不足者配合健脾益肾之剂。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称少腹逐瘀汤是“种子安胎第一方”。指出,“此方更言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


“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下致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成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王氏,女,28岁,2013年10月21日初诊。26岁结婚,婚后2年内不明原因地反复流产3次,时间均在闭经3个月左右。每次怀孕虽经肌注黄体酮及服用补脾益肾安胎等药,均不能阻滞流产的发生。为此,患者十分苦恼,经其他患者介绍前来就诊。现闭经70天,近3天来阴道有少量出血,伴恶心呕吐、喜酸食等反应,妊娠试验阳性。患者14岁初潮,月经常错后7天许,并经行腹痛,经色紫暗并夹杂血块,块下后腹痛缓解。现症见阴部出血夹有少量血块、色紫暗,纳少欲呕,舌质偏暗、苔薄,脉细涩。辨病为滑胎,证为胞宫瘀滞,胎失所养;治宜活血祛瘀,理冲安胎。药用:小茴香15g,干姜10g,元胡10g,没药6g,当归10g,川芎10g,官桂6g,赤芍10g,蒲黄10g,炒灵脂10g,砂仁10g,白术15g,水煎服。嘱其远房事,勿劳累,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调养;每月服药7剂,连服2个月则停药。共服药14剂。于1年后随访得知,患者足月产1男婴,母子均健。

关联词条:

  • # 滑胎
  • # 少腹逐瘀汤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吴建华,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