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琐谈
我们把肾与膀胱分别叫做癸水与壬水,其中癸水要温,壬水要清。即肾脏需要把相火封藏住,不能让它泄露到膀胱里,泄露以后就会出现肾水不温及膀胱不清的状况。肾水不温会小便频数,膀胱不清会小便不通畅。要想恢复正常状态,肾气丸无疑是最合适的方药。方中用桂附温肾,地黄及山茱萸封藏相火,不让它再泄露出来,已经泄露入膀胱的相火就要用牡丹皮来清泄,这样肾与膀胱都相安无事了。所以李时珍说古代泻相火的药物是丹皮,不是黄柏。 后世医家又推出了知柏地黄丸,是因为相火旺盛成了主要矛盾,肾水不温表现的不明显,就暂不用桂附,加上知母,黄柏来增强丹皮的功能。同理,我们可以推出麦味地黄丸是加麦冬,五味子以增强山茱萸的功能,来治疗相火不藏的疾病。虽然黄柏能增强丹皮清热的作用,但却不能完全代替丹皮,因为黄柏是苦寒直折,丹皮是辛寒,味辛就有发散的作用,性寒又能清热,丹皮的可贵之处或许就在这里,一般发散的药物大多偏阳偏热,唯有丹皮是寒性的,所以非常适合治疗郁火。
“地骨皮疗有汗之骨蒸,牡丹皮疗无汗之骨蒸”,无汗正说明了热郁在里,发不出来。一般药物清热都是象降水一样,从上往下清,唯有丹皮是从下往上清,机体中肝气就是主升的,所以丹皮善于清肝经热,如丹栀逍遥散,滋水清肝饮里用到它。肝是连接心与肾的枢纽,丹皮入肝经,从下向上升散,也就能连接心肾,六味地黄丸有“三补三泻”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还可以从其它的角度来理解,地黄无疑是补充肾阴,肾阴是心阴的根源,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虽然说心为君主之官,在名分上只能有一个君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可以有两个都城,我们知道西周的国都就是有两个,有“宗周”和“成周”,周国原来的都城镐京在偏远的西部,已经不适应统治天下的新形势。武王早已认定洛邑是天赐的福地,因此灭殷后就没有把九鼎迁到镐京,而是迁到了洛邑。周公摄政时,决定在洛邑兴建新都。周公把新都命名为“成周”,就是成就周室,同时,镐京改名为“宗周”,就是周室的祖先之地。因为肾脏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比心脏的资格都老,类似于“宗周”,而心脏类似于“成周”,地黄虽然是滋肾阴,肾阴进一步是要供给心脏的,就人体的生理机能来说,肾阴充足以后,自然就能使心阴也充足,如果要用药物人为的加速一下这个进程的话,那就用到了丹皮这味辛寒药物,要把肾阴往上输送,肯定需要辛散的药,辛散的药物有很多,但一般都是辛温的,如桂枝等等,如果用辛温的药物往上运输阴液,那就象派一个非常口渴的人去运水一样,他本身在路上就会消耗许多水,有些不划算。 用丹皮就没有这种担心,而且古人认为此药色丹,正合于主血之心。“一阴为独使”,丹皮入厥阴肝,正好担当了这种使节作用,所以六味地黄丸中用丹皮不仅是泻肝,它还能够连接心肾。
《本经》中记载牡丹皮能“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如大黄牡丹汤治疗肠痈,丹皮为要药;胃火牙疼,清胃散中也用之清阳明经血热。但有时不是肠胃的癥坚瘀血也用丹皮,如桂枝茯苓丸,犀角地黄汤等。这里突出留舍肠胃可能是突出瘀血化热的意思,因为肠胃属阳明,多气多血之腑,病后即容易化热,癥坚瘀血只要留舍肠胃一般都是属热性的,要用丹皮这种辛寒之药来对治。邹澍曾把丹皮和桂枝做了对比:“大抵牡丹入心,通血脉中壅滯,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滯,牡丹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桂枝究系枝条,其性轻扬,故凡沉寒痼冷,未必能通;牡丹则本属根皮,为此物生气所踞,故积热停瘀,虽至成脓有象,皆能削除净尽”。
和丹皮一样能清血分热的还有紫草,李时珍认为紫草味甘咸而气寒,入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我们看,也是治疗血分热结,肠胃热结,与丹皮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刘潜江曾言简意赅的点出了二者的不同:“丹皮本元阴之根与肾者,散其伏火以上奉;紫草则本相火之奉于心者,解其结热以下行也”。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一个辛寒以向上,一个甘咸寒而向下。所以紫草治大便不通的痘疹,大便通下以后,体表的痘疹失去内在的依据,就容易透发而出;丹皮也有治疗痘疹的记载,但没有强调大便不通。同时,紫草寒而向下,其势较顺,力度就比较大,古方不仅用它清解血分热结,它更能解热结严重而形成的“热毒”;丹皮就没有这么大的力度,文献中基本看不到丹皮能解毒的记载。古方用紫草常用紫草茸,可能也是避免紫草行降令太过。
地骨皮和牡丹皮都能治疗骨蒸,也就是都能治疗里热,但里热也有不同的层次,应该说牡丹皮热的层次更深。首先,地骨皮是气分药,牡丹皮是血分药,血分自然要比气分深;其次,地骨皮治疗的骨蒸可以见汗出,虽然说这个汗出是里热蒸腾出来的,但见到汗出就说明热还能通过体表这个通路往外散,牡丹皮治疗的骨蒸见不到汗出,说明热只在里面煎熬,自己根本散不出来,所以要用丹皮这种辛寒药往外散。地骨皮没有散的作用。换句话说,牡丹皮治疗的热在阴中之阴,地骨皮治疗的热在阴中之阳。中药中柴胡和黄芩是一对调节少阳气分的药物;丹皮和栀子是一对调节厥阴血分的药物。因此有时可以把丹皮看做是入血分的柴胡,也就是柴胡在阳分疏通,丹皮在阴分疏通。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江海涛,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