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 费伯雄方笺赏析
    此张方笺内容如下:士林,幼。七月一日。壮热微寒,寒无汗不解。脘闷嘴塞,烦躁纳呆,脉形弦数,舌色薄白,拟以和解分利法。焙柴胡四分,香青蒿三钱,赤苓三钱,炒黄芩一钱五分,黑山栀三钱,净白薇一钱五分,鸡心槟...

    求道

    244

    0

  • 孟河医派费伯雄用药规律
    费伯雄是孟河医派的开创者,精研药性,创制的方剂立足“和缓”,对药物取舍极为精当。如其师东垣补中益气汤而不用“升、柴”升阳,自制和中养胃汤,以薄荷代升麻,再加茯苓、薏苡仁、砂仁等和中化湿安胃;师丹溪大补...

    求道

    280

    0

  • 费伯雄治脾胃方四首
    孟河医派为我国著名医派之一,培养出许多著名医家,费伯雄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费伯雄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经验颇丰,自拟过不少方子,用于临床效果甚好。下面为大家介绍其中的4首方剂。1.黄芪九物汤中风气虚者,...

    求道

    271

    0

  • 恽铁樵治壮热案
    楼小姐  九月十一日壮热,昨有汗,今日汗闭,舌苔黄且干,脉数,气急。表里并病,太阳、阳明并见,当先事汗解。炙麻黄0.9克炙草1.8克淡芩2.4克知母3克杏仁9克枳实炭3克竹茹4.5克二诊 九...

    求道

    268

    1

  • 恽铁樵之死
    恽铁樵,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民。1878年出生于福建台州。5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读于族中私塾,16岁中秀才。25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攻读英语和文学。28岁毕业后先后在长沙、浦东等地中学...

    求道

    328

    0

  • 恽​铁樵特殊情况用附子经验
    一、辨脉:“脉硬有汗”是特征,《脉经》说:“真肾脉至,搏而绝,如以指弹石辟辟然”《濒湖脉学》说:“肾脉将绝,至若省客,来如弹石,去如解索。”《景岳全书•寒热真假篇》说:“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是浮...

    求道

    301

    0

  • 恽铁樵救逆案
    张女初病时,恽予豆卷、栀子、豆豉等不效,病渐内传,遂诊为阳明腑实证,给调胃承气方(酒大黄、芒硝、甘草),热不解,又给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病仍不除。因年已岁毕,元旦、除夕未复诊用药,正月初二诊...

    求道

    264

    0

  • 丁济万与章次公
    笔者于1998年间,为编纂《古医籍各家证治抉微》一书,遍向苏、浙、皖、沪等地著名医家、教授发出征稿信,其间因发现近当代前辈中,都有不少对传统医学的创新思维灵智,在学术与医疗实践中,有所建树,足资后来者...

    求道

    318

    0

  • 亦侠亦医丁济万(何时希)
    读《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章,可知古代国权的传授,其固定方式是传于长子,是不可改变的“权位”制度。但长子早死,是否可以传于次子呢?不。按法当传于长子之子,在礼谓之 “冢孙”、“承重孙”,次子是不能染指...

    求道

    329

    0

  • 丁济万方笺真迹
    管先生 拾月初二日 粪后黏腻,赤白痢积已除,溲浊匝月不止。脾肾两虚,湿热瘀精留滞。再拟滋阴清利。小生地四钱        京赤芍三钱 瞿麦穗...

    求道

    286

    0

  • 夏仲方:黄芩疗“诸失血”
    黄芩是一种味苦性寒的清热药物,李时珍汇集了前人的经验,揭出了黄芩的特长,说它是擅治“诸失血”。只用一味黄芩,或煮汤,或为散,或作丸服。主治:吐衄、下血、尿血以及崩中漏下等等,广泛地应用于诸失血,散见于...

    求道

    268

    0

  • 经方大家夏仲方
    夏仲方,名琦,字仲方(仲芳),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1895年,卒于1968年。年幼家境贫寒,父母供其读至高小毕业,已属不易。迫于生计,先生13岁进商店当起学徒,然而从商始终非先生所愿。一个偶然的机会,...

    求道

    287

    0

  •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痛经(周筱斋)
    赵某,女,27岁。初诊:1960年7月10日。主诉及病史:自1954年起经前乳房胀痛且多愆期,1957年7月结婚,婚后3年来每至六七月间出现腹部右下角剧痛而昏仆,经至尤多痛楚。诊查:来诊时,乳核胀痛,...

    求道

    318

    0

  • 周筱斋治疗肥胖症验案
    董某,女,38岁。1978年7月10日初诊。主诉:五六载来形体逐渐肥胖,并伴眩晕、闭经、漏乳等,至1976年底体重增至88千克。诊查:见患者形体呈均匀性肥胖,眩晕耳鸣,步履不实,时欲倾跌,肢体重滞不利...

    求道

    321

    0

  • 一针疗法治疗眼痛
    足临泣【位置】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1.5寸,小趾、次趾本节后跖骨上踝之前陷中取之。(按:在足小趾、4趾缝后有一大横筋,筋上两骨间是足临泣,筋下乃地五会。)【针法】对侧取穴,即健侧取穴。针入...

    求道

    380

    0

  •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