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赞臣祖传秘方24首
1.芙蓉散治阳性痈疡功用清热消散。适应于阳性痈疡,红肿热痛者。芙蓉叶500克,赤豆粉、陈小粉各60克(炒焦黄)。共研细末,过筛。用茶叶汁、蜂蜜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敷时需稍厚,上用消毒纱布覆盖,橡...


求道

399

0
张赞臣:学问专研 自勉不怠
余行年八旬,从事中医工作已逾六十余春。回顾跻身医林以来,建树甚少,罕有发明,面对群贤,深感愧疚。唯自问生平于学、问、专、研四者,尚能时刻自勉,自少及长,乃至暮年,未尝稍存怠心,故所学或有所获,所研偶有...


求道

398

0
痹证
我老婆两年前在跑步机上跑步,拉伤了膝盖。膝盖一直冷痛重着,无红肿。昨天跑步又痛了。备好的樊老师的止痛药酒在金堂家里,不在成都。出去买伤湿止痛膏,店员一上来就推荐只含有水杨酸钠冰片和樟脑几样西药。我选了...

刘军
原创投稿

517

1
清代“医学畅销书作家”汪昂(甄雪燕 梁永宣)
汪昂(1615—1695),字讱庵,初名恒,晚号浒湾老人,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汪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畅销书作家”,还可以兼称“出版家”。其所著《本草备要》自1694年首刊,到195...


求道

430

0
论汪昂《汤头歌诀》的历史贡献 ——与孟繁东先生商榷
《中国中医药报》刊发的“方歌趣编”与“方歌趣记”两文(分别见90、8、17和92、7、13)都是论方歌编法,但存在原则分歧。它关系对方歌大师汪昂的评价和方歌的健康发展,并对方剂教学和临床有重要实际意义...


求道

413

0
程知论相火
相火专以少阳三焦得名,谓心火君主之官,不用事,而三焦代之行事,犹相也。包络居内,与之相配,故膻中臣使之官,昔人亦谓之相火,然三焦之为阳火;包络之为阴火,则有别矣。相火之名,其见于《经》,惟《天元纪》曰...


白术
签约讲师
特约撰稿

803

0
邱熺与《引痘略》(徐谦)
1977年10月6日,非洲索马里北部偏远乡村的阿里·毛马林拍下的一张照片,被载入历史——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天花病患者。两年后的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彻底消灭了天花...


求道

457

0
邱熺:弃商从医,精诚济世(区达峰)
痘,在如今看来更应该叫做疫苗,其目的是为了预防在1979年就宣布消失了的天花,它虽不及如今疫苗先进,不过其功效还是不错的。浩川先生所种之痘,乃是牛痘,在他之前中国亦有种痘,不过种的是人痘,相传宋朝即有...


求道

633

0
李乾构治疗便秘基本方
李乾构治疗便秘基本方:元参30g,生白术30g,茯苓20g,炙甘草5g。见大便涩滞不通,伴胸胁痞满、嗳气频作、纳呆、腹痛、腹胀、舌淡、苔黄、脉弦者,加用柴胡、枳实、火麻仁、炒莱菔子、鸡内金、砂仁等理气...


求道

662

0
李乾构:胃的生理病理与治胃十五法
胃的生理病理和特点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上口贲门,即上脘;下口为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部分合称胃脘。经脉上胃与脾互为表里,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其经为足太阴脾经;胃为阳土,喜润...


求道

784

0
李乾构治胃三法
1. 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胃痛肝胃不和证)主症:胃脘胀痛。次症:痛窜胁背,气怒痛重,胸脘堵闷,嗳气频作,善喜叹息,排便不爽,舌苔薄白,脉象多弦。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即可诊断为胃痛肝胃不和证。辨...


求道

526

0
李乾构治胆病八法
临床上常见的胆病有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烟虫症等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劳累创伤导致肝胆疏泄失调、胆腑通降不利而病。我对胆病的治疗常用以下八法:1. 利胆疏...


求道

496

0
李乾构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
党参配丹参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补气作用,性质和平,不燥不腻,为肺脾气虚之要药。气能生血,气旺津生,又有养血、生津的功效,故也适用于血虚、津亏之证。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能活血通经、...


求道

391

0
李乾构治脾经验方
1.补气健脾汤【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10g,砂仁5g,黄芪15g,焦三仙各30g。【功效】补气和中,健脾助运。【主治】于脾气亏虚证或脾气不足证或中气不足证或脾不...


求道

410

0
李乾构辨治慢性胃炎思路(张琳 邓晋妹 朱培)
全国名中医李乾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40余载,对慢性胃炎的辨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李乾构辨治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重视脾升胃降慢性胃炎是指不同原因...


求道

628

0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