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武杂病医案:无脉证
李某,女,36岁,河南省某厂工人初时头晕健忘,少寐心悸,双手发冷,两臂麻木,稍劳则疲乏甚,证渐转重,时有晕倒,诊治中发现两寸口脉由细弱而渐至消失,晕倒次数渐次加频。经两个医院诊为“无脉症”。二年后始来...


求道

428

0
刘绍武杂病医案:消渴
阎某,男,63岁,工人 一九七O年十月出现饮食大增,然食日增而肌日削,至顿食一斤而不饱。口燥烦...


求道

373

0
刘绍武杂病医案:脘痛
例一:曲某,男,38岁,工人 脘痛五年,引及肩背,饥时尤甚,得食稍减,纳食后三小时又转甚,并烧...


求道

366

0
刘绍武杂病医案:血证
例一:鼻衄 王某,男,2岁 七O年冬,患儿...


求道

359

0
刘绍武杂病医案:痹证
例一:史某,女,32岁,工人 七二年初觉左胸隐痛,后渐渐隆起,压之痛甚,某院诊为“肋软骨炎”,...


求道

323

0
刘绍武杂病医案:眩晕
例一:安某,男,44岁,工人 患者於一九六八年出现头痛,眩晕、少寐、多梦、烦躁不安,,腿脚浮肿...


求道

328

0
刘绍武杂病医案:中风
例一:张某,男,32岁,工人 素患脏躁,烦躁少寐,喜悲善泣,经余治愈。七六年七月,袒臂露卧,忽...


求道

344

0
刘绍武杂病医案:胸痹
例一:谷某,男,71岁,技术员 一九六三年时出现头疼眩晕,血压增高为180/110毫米汞柱,遂...


求道

342

0
《四诊脉鉴大全》自序
医学典籍浩繁,病机脉理幽深,欲作大医,须明四诊。学虽务于广博,功宜殚乎精要。撮其奥旨,则有四焉,曰望、曰闻、曰问、曰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医不知四要,则所...


求道

419

0
《伤寒活人指掌图》内容简介
1、论外感热病范畴历代有“四时伤寒”之说,仲景所论“伤寒”即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伤寒论·伤寒例》引载“阴阳大论”等相关内容,论述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将外感热...


求道

405

0
苏礼:明代医家张景岳医案二则评析
张景岳治消渴不寐案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致成羸疾,神困食减,时多恐惧,自冬春达夏,通宵不寐者凡半年有余,而上焦无渴,不嗜汤水,或有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从来...


求道

445

0
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析(附:糖尿病医案)
张景岳的“熟地特色”张景岳擅用熟地,有“张熟地”的美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张熟地“阴中求阳”的独特打法,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值得大家阅读推敲!熟地黄是一味常用中药,但很多医家因害怕其滋腻,怕其腻滞碍...


求道

472

0
张景岳治背痈案赏析(沈钦荣)
向予长男,生在癸丑,及乙卯五月,甫及二周,而患背疽。初起时,背中忽见微肿,数日后,按之则根深渐阔,其大如碗,而皮色不变,亦不甚痛。至十余日,身有微热,其势滋甚。因谋之疡医,或云背疽,或云痰气,咸曰荤腥...


求道

421

0
张景岳治小儿吞钉案赏析(沈钦荣)
一王氏子,甫周岁,其母以一铁钉与之玩弄,不觉纳之口中,吞入喉间。其父号呼求救。余往视之,但见其母,倒提儿足,以冀其出,口鼻皆血,危剧之甚。余晓之曰:“岂有倒悬可以出钉,而能无伤命者哉?”因速令抱正,遂...


求道

492

0
张景岳温胃饮治吐蛔案赏析(沈钦荣)
胡宅小儿,年甫三岁,偶因饮食不调,延幼科诊治,所用之药,无非清火、化滞等剂,因而更损胃气,反致呕吐溏泄,复加清利,逐致吐蛔。初止数条,渐至数十条,细如灯草,甚至成团,搅结而出,早晚不绝,所下者亦如之。...


求道

493

0
最新资源
更多 >